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从“不请不上门”到驻村贴心服务


    曾子祥 王连东 本报记者 程天赐

    近年来,山东省金乡县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和机制,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难题,实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目前,该县已培养村级科技明白人3000多人,实现了村村都有科技明白人;选育引进了55个新品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并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唯一的有机农业(大蒜)示范基地,全县71.8万亩大蒜因此得到提档升级。今年1~9月份,金乡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0435元。

     农技推广员一年有半年时间都在村里

    头脑灵活、善于钻研的化雨镇袁集村蒜农胡树法,今年通过自愿申请、村委会择优推荐、乡镇政府审核、县农业局批准备案等程序当上了村里的科技示范户。而农技水平高、熟悉农民基本情况和技术需求的安崇冠则通过资格审查、现场测试等程序,担任了袁集村的技术指导员。他负责指导10户以上示范户,并做好所在村的农民科技培训,建立技术指导档案。安崇冠还与该村连同胡树法在内的10户科技示范户签订了技术指导服务合同,明确相互责任和权利。

    在村里,安崇冠不但为群众发放技术明白纸、实用技术手册、农事指导挂历等多种技术资料,还亲自深入田间地头,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观摩交流等方式,指导科技示范户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安崇冠也因此成为这个村里群众的贴心人。

    “过去很难看到农技人员的影子,现在技术员一年有半年时间都在村里,服务到户、到地头。”胡树法告诉记者,今年秋种的时候,他在安崇冠的帮助指导下,不但更新了蒜种,进行了土地深耕、测土配方施肥,还做好间作套种,目前他种的大蒜长势良好。

    袁集村的情况只是金乡县构建“农技推广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快速通道的一个缩影。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确保农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的健康有序运行,该县通过完善农技人员考评制度、专家技术员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包村联户责任制等系列制度,明确了农技专家、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等该干什么事,该担什么责。

    建立以农民群众评价为重要内容的考核体系,由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农户三方共同参与绩效考评,将考评结果与农技人员工资报酬、晋职晋级、续聘解聘等挂钩。农技人员干事有了目标、有了责任、有了干劲,“不请不上门,不派不下乡”的状况彻底改变。

     示范户和示范基地引领农业转型升级

    为充分发挥技术指导员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引领作用,金乡县采取了多种措施,如组织技术指导员“走出去”参观学习,到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研修,不定期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及现场指导,使这些技术指导员的专业知识得到及时更新,业务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在化雨镇王楼村棉花生产高产创建基地,示范户尚焕福笑着说:“技术指导员把技术送到咱家门口,一心为咱着想,真是让我们很感动。以前到了病虫害高发期,看着各种各样的药品不知如何选择,想当然跟风买几种,钱不少花,效果还不好。如今在技术指导员的帮助下,科学、适时打药,不但打药次数少了,病虫害防住了,而且药钱也省了,农产品安全多了。今年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我在棉田套种了西瓜,每亩增收1000多块,秋季又套种了菠菜,又能多收一茬钱。”目前,尚焕福在技术指导员田英的指导下,已成为广大农民身边看得见、问得着的“乡土专家”。

    此外,金乡县还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科技普及转化,引领全县农业转型升级。

    晶莹剔透的樱桃西红柿,顶花带刺的黄瓜……虽然时值冬季,但在化雨镇绿宝源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像这样的以有机蔬菜、高档食用菌、循环养殖和生态观光旅游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在金乡县有20多个。今年,该县的金乡街道生态农业示范区3000亩大棚葡萄喜获丰收,亩棚效益均在4万元左右,有效带动了周边9个村、4500多户群众种植大棚葡萄增收致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蒜 转化 大棚 葡萄
上一篇 : 情注红旗渠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