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为了草原亮堂堂


    本报记者 张五四

    头盔里面套着毛皮帽。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深处,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穿戴的电力工人在忙碌着。这便是内蒙古自治区正在加紧实施的农村牧区“户户通电”工程的一个剪影。

    这项工程自1998年实施以来,已累计投资13.2亿多元,解决了754个嘎查(村)9万户31万多人和31个边防连队哨所和8个边防派出所通电问题。“特别是近几年,由电力企业主要承担这项工程以来,从上到下都列入了创先争优的活动中,加快了建设速度,真正做到让老百姓满意。”内蒙古有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

    内蒙古电力企业是根据国家发改委2006年“统一项目法人”的要求而参与这个工程的,主要承担建设和管理。从这一年开始,虽然建设速度加快,到2010年就使331个嘎查(村)5.6万多户约20万人通上了电,但据有关部门统计,内蒙古电力供电范围内还有约4万户农牧民未通电。

    记者在正镶白旗宝日陶勒盖嘎查(村)见到2007年通上电的牧民王宝山,当年他就辞掉了旗政府所在地的务工,又回到了100多公里牧区的家。吸引他回来,就是因为“有电了”。他和妻子围绕电这个话题,“高兴的事情说不完”。有电后,他一下买回来4个大冰柜、电视机和洗衣机等电器。“冰柜是放牛羊肉的。”他妻子边说边打开冰柜的门让记者看看。王宝山说,自从有电了,他每年卖奶食品和风干牛羊肉平均都能挣五六万元。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因为有电了,还有了机井,明年他打算还要搞育肥牛项目。

    内蒙古农村牧区“户户通电”工程,始终坚持“先易后难、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在合理线路上,且较集中的农牧户则采用电网通电;对居住分散和偏远农牧户则采取风光互补(新能源)形式解决。浩雅尔呼都嘎嘎查牧民那松巴雅尔说,过去使用家用风机,有风才有电,而且瓦数也小。现在(风光互补)就不一样了。记者到他家时,新能源设备刚安装了4天,小型冰柜和洗衣机前一天才买回来。他说,他对以后的生活有信心了。因为有了电,他再不去打工了,他要重新养牲畜,要种饲料地等。记者在他家看到,新的风光互补系统按照300瓦风力发电加200瓦光伏进行配置,可满足基本的生活用电。此套系统是近几年才使用的,每套系统投资1.59万元,牧户只拿10%便可以安装,比较适合交通不便的农牧区使用。更重要的是,如果使用合理,维护得当,这样的用电不仅不用交电费,至少可以顺利使用10年以上。安装工人告诉记者,这并不算最好的设备,从明年开始,无电用户将逐步安装600瓦(300瓦风加300瓦光)到1000瓦的设备,仅比现在多花2000到3000元。

    据了解,锡林郭勒盟明后两年将根据牧民居住分散的特点和实际,主要以新能源风光互补装置来解决剩余部分农牧区无电问题,基本实现“户户通电”目标(包括部分还未通电的边防哨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羊肉 草原 毛皮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