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打造现代化畜牧业强省的湖北之路


    到“十一五”末,全省已建成标准化万头生猪养殖场508个,绝对数量全国第一;拥有各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0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9家,省级龙头企业79家;年销售收入过1亿元的37家、5亿元以上的13家、10亿元以上的6家、15亿元的1家。

    “十一五”期间,在龙头企业和企业家的带动下,全省有1000万左右的农民从事畜牧业,100万农户靠专业从事畜禽养殖实现了增收致富,基本形成了汉江流域肉牛、清江流域肉羊、长江流域生猪、江汉平原家禽、宜黄高速公路沿线城郊奶牛等五大产业带。

    标准引领生态先行

    “福利养猪”是上世纪90年代初武汉正大就提出的理念,2000年以后,武汉正大、襄樊正大两家公司又推出适合农户养殖的“猪小龙”模式,这是湖北省早期的标准化养殖模式雏形。

    “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畜牧业从农业副业到现代农业经济主导产业转变的根本途径,更是农户实行小规模现代养殖的迫切需要。只有标准化生产,规模化才有生命力。”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局长万卫东说。

    在正大“猪小龙”模式的基础上,湖北人创造性地提出了标准化养猪“150”模式。即建1栋220平方米全封闭式标准猪舍,进行标准化饲养,每批出栏肉猪150头。该模式猪舍环境可控、猪只自由采食、全进全出,一年可出栏三批450头肉猪。这种模式以建设标准化猪舍为基础,选择标准化的品种、采用标准化的饲料、进行标准化的饲养,集成组装全进全出、良种利用、科学配方、隔热保温、地坑供暖、负压通风、湿帘降温、自动温控、自动饲喂、福利养猪等十大技术,让农户“看得见、摸得着、弄得懂”,操作简便,有效解决了农村养猪“一担挑不起,一车装不满”、农户“干不起、干不好”、“环境差、疫病难防、成本高”的难题,被农民称之为“傻瓜”技术,在广大农村深受欢迎。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全省已按“150”模式发展14583栋猪舍。

    紧接着,湖北又相继推广了“153”蛋鸡养殖模式、“1235”养羊模式、“165”养牛模式等先进养殖模式。从此在全国首开了家庭式标准化养殖的先河,破解了农户小规模家庭式养殖如何实现标准化的难题,成为当前引领生产方式转变的旗帜。去年10月,农业部在湖北召开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现场会,对其畜禽养殖标准化给予了高度肯定。

    38岁的宜城市铁湖村农民熊纪洪是“150”模式的受益者。他从1999年开始养猪,从15头母猪起家。他说:“以前养猪完全凭经验,现在经验已经帮不上大忙了,全部按照标准操作,既省心又安全。我现在投了500多万元建了7栋猪舍,如今存栏母猪270头、生猪1000头,今年出栏生猪超过2000头。”

    标准化不仅仅表现在养殖上,还体现在畜产品的加工上,养殖的标准化确保了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陪同采访的省畜牧兽医局办公室主任易俊东介绍,湖北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对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户和种畜、奶牛养殖场(小区)、户都建立了养殖档案,并加大监测力度,从以往的部里抽检、省里被检转变为部、省、市、县四级全面的抽检、自检。现在,既有专项整治又有例行检查,既有拉网式抽查又有屠宰关口的快速检测。2010年全省共抽检猪尿、猪肝11万批次,合格率在99%以上;农业部4次对武汉、宜昌、黄冈等地进行的例行监测和1次对汉川市的拉网式突击检测,抽检合格率都达到100%,在全国排位第一。

    在国内率先推出“保洁蛋”的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个保洁蛋省级地方标准的制定者。记者走进保洁蛋的加工车间,沿着世界最先进的鲜鸡蛋生产线走了一圈,看到鸡蛋要经过八道工序处理,从清洗干燥、紫外线杀菌、剔除散黄蛋及裂纹蛋、涂油保鲜到打条型码、包装,全部实现自动化。“从这里出去的每一个鸡蛋都可以追溯到是哪一个批次、哪一个蛋厂。”公司董事长刘华侨介绍。

    标准化保证了生态化。

    养猪不见猪,养鸡无气味。记者在湖北金林原种畜牧有限公司的养猪场看到,四周只见各种果树和茶树、菜地及鱼塘,始终没见猪场的影子,也没一丁点猪场的气味,胜似在公园里漫步。公司老总林万清告诉记者:“种猪场就掩映在树林深处,里面全部实行自动化喂养,视频监控管理,采用‘发酵床—零排放’饲养工艺,猪的粪便和尿液全部自动排到沼气池里,通过发酵处理后用作肥料,实现‘粪尿处理沼气化、废水输送管网化、种植园肥料有机化、农副产品无害化’的良性循环。我们种的果树、蔬菜、茶叶,包括水塘里养的鱼全部都是有机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畜牧 正大 母猪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