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
④
2011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90年前,在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有那么一些人,为人民解放、祖国富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缔造了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今天,在改革开放、民族复兴崛起的新时期,依然有那么一些人,以奉献为己任,以坚守为美德,无论是资本狂潮,还是世风喧嚣,都未曾动摇过他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新中国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吹响了向“百年进军”的文化号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人民再次扬帆起航,为着奔向建党100周年,奔向建国100周年,实现文化强国富民的目标而奋斗。庄严的使命、神圣的任务,使得2011年更具有历史意义。今天,我们要大树特树的这些人或是普通的一名中共党员、或是知识分子、或是一方贤达、也许是一介布衣,在大有作为的“三农”领域里,他们无不身体力行,夯实着国家发展的经济基础,保育着民族复兴的精神湿地。他们励精图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他们引领潮流,成为名副其实的意见领袖,他们正在创造历史……
因此,我们认为他们才是那些真正的、具有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的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可敬、可赞、可学、可传的人!
“中国农村新闻人物”推选宣传活动是1994年由农民日报发起,13家中央新闻单位共同参与的大型公益性社会活动。目的是把那些为“三农”工作做出突出贡献,得到社会公认和推崇的年度新闻人物镌刻在时代的光荣榜上,以其崇高的精神、先进的事迹感召人、激励人。这项让社会广泛瞩目的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16届,先后推选出像周耀廷、吴仁宝、吴金印、田雄、王刚等大量在“三农”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时代楷模,今天依然在社会大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得到了社会的普遍承认,更经住了历史的考验,彰显了时代精神和榜样力量。
在第十七届“中国农村新闻人物”推选宣传活动开启之际,本报特别辟出“2011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候选人)风采展示”专题报道,以期使广大读者对这些候选人的先进事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达到共同参与、共同推选、共同认可、共同学习的效果,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 ——编者
图①焕发新颜的千年古村——高碑店。
图②高碑店的村民说:“支芬书记是带着心来高碑店的。”如今,已与高碑店结下不解之缘的村党总支书记支芬日思夜想的仍然是高碑店的明天。
图③支芬与村干部共商发展大计。
图④高碑店村举办的端午民俗文化节。
(图①~③本报记者 徐华 摄 图④ 今朝阳 摄)
本报记者 施维
打开北京市地图,在北京长安街东延长线,距离天安门约8公里处,坐落着一座千年古村——高碑店村。
在地图上,这是一个面积仅有200多公顷的小村庄。但是,她的名气却早已撒播四方。在国内,从广东到内蒙古,从山东到西藏;在国际,从北美到欧洲,从新西兰到东南亚,只要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明清古典家具艺术的,都知道北京有个高碑店村。经过10多年的发展、打造,高碑店村不仅在古典家具的修复、仿制、展览、销售方面创出独特的文化品牌,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集古典家具文化产业、国际民俗接待产业、水乡茶楼餐饮产业、医药销售批发产业、非物质文化产业五大产业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地。村兴民富、生活和谐、文化自觉、古色古香是这个村的真实写照。
难以想象,这样一个蜚声国际的文化特色村庄,十年前还是一个“叫农村无农业,称农民无耕地,农转居无工作”的“三无”村。无处不在的迷茫以及周而复始的上访,使整个村子没有动力、没有生机,不知道明天在哪里。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2-06/176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