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丹丹
农业大省安徽在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之后丝毫不敢松懈,咬定粮食生产战略不放松,未雨绸缪,多措并举抢抓秋冬生产,为来年丰收创造有利条件。
冬日的江淮平原,处处生机蓬勃,绿油油的小麦卯足劲儿向上蹿。在宿州市砀山县关帝庙镇沙河村,村民范兹顺指着田间长势喜人的小麦感激地说:“俺家小麦前些日子得了病,幸亏植保站的同志上门帮忙解了困。”
“我们有千余名农技人员下到各地田间地头,正在开展大规模的小麦冬前病虫草害防治大会战。”宿州市农委主任刘文利告诉记者,今年气温高、小麦长势旺、病虫草害较重,该市农委组织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小麦冬前病虫草害防治活动。由于农技人员下手“早”、“准”、“狠”,冬季病虫害已得到有效控制。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秋冬种和冬季田管工作。省委常委、副省长余欣荣多次下到田间地头查看墒情苗情,指导秋冬种和病虫害防治。余欣荣一再强调,良田、良种、良法、良制等‘四良’配套是安徽省小麦高产攻关成功经验的提炼和深化,是深入推进新一轮高产攻关活动的主要内容。安徽各地要以强化“四良”配套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小麦高产攻关实施力度。
“麦种泥窝窝,来年吃馍馍”。在加大科技支撑从源头保证根壮苗肥上,宿州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去年泗县长沟镇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片普遍采用深耕深松技术,加上配套栽培技术,使项目区小麦平均单产达586公斤,增产效果非常明显。所以我们今年重点突出抓好土壤深耕深松项目,使其与小麦高产攻关和小麦万亩创建相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宿州市副市长李令臣告诉记者,以往表现突出的整地粗放、耕层浅、播量大、“扶脊垄”等现象一去不返,今年宿州市在秋种中重点解决耕种质量问题,以大中型农机具为载体,全力主攻耕种质量,从源头上提升粮食生产水平。
通过示范建设,强化辐射带动。来自安徽省种植业局的数据显示:今年秋种,安徽建设小麦核心示范区20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油菜核心示范区200万亩;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87个,较上年增加8个,油菜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32个。合肥、亳州、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宿州等地开展了以“村有百亩示范点、乡有千亩示范方、县有万亩示范片”的“万千百”示范工程,层层开展示范建设活动,建立覆盖到村的示范网点。
除了落实中央财政农业补贴政策以外,安徽省还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秋种生产。对百亩以上种粮大户每亩增加粮食直补10元;对2000万亩小麦核心示范区实施良种良法配套补贴,每亩补贴10元;实施500万亩旱茬麦深耕深松作业补贴项目,每亩补贴25元;从超级产粮大省奖励资金中安排经费支持高产创建;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小麦高产攻关活动、2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油菜高产创建活动、700万元专项经费表彰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县和粮食生产大户标兵、农机大户标兵。
今年秋冬种植,安徽农业部门不断鼓励推进规模经营,转变发展方式。安徽省农委主任张华建告诉记者,为解决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落实难等问题,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方案提出要“构建良制”,要求加快培育和扶持规模生产经营主体、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各地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2-01/175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