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粮食八连增,借了国家重粮政策的东风;德州粮食增产之路也折射了全国粮食增产的路径!”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标兵的德州市农业局局长邵国君深有感触地说。
以全国首个高产创建整市推进为契机,德州人拿出“脱层皮也要干成事”的精神,打破乡域、县域界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构建了粮食生产的三大板块,在扩充高产面积上做足了文章
2011年新春伊始,德州遭遇了多年来少有的严重干旱。面对旱情,又处于八连增的高点,如何高位起跳,再创佳绩,成为摆在全市上下不可回避的难题。
倚仗八连增的厚实积淀,德州市大胆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启动高产创建整市推进的思路,并迅速付诸实施。整市推进的关键是个“整”字,到哪里去找这么大面积整块的高产创建粮田?该市根据农业部提出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打破乡域、县域界限,高起点规划了全市粮食生产三大板块:南部板块包括齐河、禹城共涉及乡镇12个,面积99.3万亩;东部板块包括陵县、临邑、宁津、乐陵共涉及乡镇24个,面积172.3万亩;西部板块平原、武城、夏津、德城共涉及乡镇17个,面积109.1万亩。三大板块共涉及53个乡镇,面积380.7万亩,占全市粮食总面积的53.6%,全部实行整建制高产创建开发。在三大板块中,面积最大的东部板块,项目完成后,将成为全国面积最大、标准最高的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
借鉴“拼图”原理,德州市在三大板块中综合考虑地力水平、科技水平、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制定具体的发展计划,分步实施,按图填空,以齐河十万亩示范方为样板,每个县打造3万亩或5万亩以上的示范方,粮食大县打造10万亩或20万亩以上的示范方,市级规划建设30万亩以上的大方,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三大板块打造成总面积380万亩成方连片的规模化粮食优势产区。
邵国君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德州市粮食高产创建区域布局规划图》,图上用红蓝两色标注区分三大板块建设的两期工程进展情况,红色部分为一期工程,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乡镇22个,粮食面积157.4万亩,占全市粮食总面积的22.2%。
齐河县1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已建设完成,并取得显著成效;陵县15万亩、临邑10万亩、武城5万亩、平原3万亩、禹城3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也正在扎实快速推进。蓝色部分为二期计划开发的31个乡镇,粮食面积223.3万亩,占全市粮食总面积的31.4%。
依据“种子饱粒儿,技术打捆儿,体系分层儿”的生产模式,德州真正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正是依靠科技创新使粮食单产大幅提高
2010年11月12日,“金满田杯”2010年山东粮王大赛评选结果揭晓,临邑县翟家镇农民孙丰忠以夏玉米亩产1029.6公斤的优异成绩夺得全省总冠军,被省农业厅、山东电视台授予“山东粮王”称号。这是继2007年被评为“全国种粮标兵”之后,孙丰忠获得的又一殊荣。孙丰忠的成功正是德州市大力推广先进实用丰产增产技术、实现全市粮食生产“九连增”的一个缩影。
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孙丰忠自发办起了“农业科技推广站”,在全村推广良种良法、配方施肥、宽幅精播等新技术。可任何新生事物的推广都是不容易的,当听孙丰忠说1亩地只播7.5公斤麦种时,人们犹豫了;当听孙丰忠要求小麦行间距要21公分时,人们简直“愤怒”了,这不是浪费土地吗?不管群众理解不理解,孙丰忠先发动村里的8名党员和他一块作示范,从20多个小麦良种中筛选出“济麦22”,采取宽幅精播技术,每亩地只播7.5公斤麦种,并且全部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需求上肥料,让农田吃上了“营养餐”。来年麦收时,和孙丰忠一块“折腾”的党员地块里小麦亩产达到716公斤,每亩地比群众多收200公斤。村民信服了,秋种时,全村860亩地用上了孙丰忠的种植技术,小麦实行“一喷三防”,玉米实行“一增四改”,并且全部采用了孙丰忠改良后的“八统一”方法,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孙丰忠们尝到了“良种饱粒儿、技术打捆儿”的甜头。
孙丰忠说的“种子饱粒儿”,就是德州市实施的良种工程。德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张功礼告诉记者,自2003年实施种子工程以来,全市共有31个农作物品种分别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其中国审品种4个,省审品种27个,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到了2010年,在山东省20强种子企业中,德州共有鑫秋、良星、德利农、苗宝、银兴等5家企业入选,且有4家企业位列全省10强行列。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1-22/175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