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环境指数的大丰农民感受


    本报记者 沈建华 通讯员 孙杰 周昕

    “环境指数”,这个城市的常用语,在如今的苏北大丰市农村,不仅被常用,而且,农民还有切身的感受:白驹镇窑港村村民陈玉才,看到村子里一条条河道清水潺潺、鹅鸭嬉戏,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河道又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清澈!”他上初中的孙女在作文中写道:“一条条小河绕村流淌,河水清澈见底,河中鱼虾隐约可见,河边绿树成荫……如此美妙的场景不是爷爷童年的回忆,而是真实存在于我生活的乡村……”

    日前,记者在大丰农村采访,所见所闻,令人大有耳目一新之感。乡村的干部们说,这是今年以来全市推进农村“3+1”工程初显的成效。

    “国家级生态市创建要向农村延伸”

    大丰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卫生城市,近年来,正在向创建国家级生态市进军。可是,最初市委书记倪峰和一班人深入农村进行环境调研时,却轻松不起来——

    “河里垃圾堆得多的时候,人都能从上面走过去。到了夏天温度一高,垃圾发酵散发恶臭,苍蝇‘嗡嗡’乱飞……”在三龙镇久丰村,60多岁的刘鹤凤老人这样形容曾经的“垃圾污染”。

    “要让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到新鲜空气,居住在适宜的环境里,国家级生态市创建要向农村延伸!”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市“农村饮用水和环境综合整治实事工程”现场推进会上,倪峰代表市委再次明确提出这样坚定的目标要求。

    于是,一个叫做“农村‘3+1’工程”,即:农村水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在大丰全面、深入、扎实地开展起来。

    首先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到2012年,将全市1000多条大中沟河、村庄河塘、条沟渠道全面疏浚、清杂和整治一遍;全面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镇镇建成垃圾压缩中转站,配备垃圾清运车辆;全市合建或独建污水处理厂9个,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镇区全覆盖;全市基本实现80%人口同饮安全、放心水……市委副书记殷勇介绍说,市委市政府今年以来出台了10个政策文件,确保工程的扎实推进和有效实施。

    “农村‘3+1’工程”面广量大,资金投入巨大。市长陈平多次组织召开会议,明确“农村‘3+1’工程”“五大投入”,市镇村,以市投入为主,镇村,以镇投入为主。到今年10月份,全市已投入7.6亿元。

    “农村不清净,干部别安静”

    大丰“农村‘3+1’工程”,有三个工程涉及到“水”:河水、污水、自来水。哪个都不容易清净。

    “农村不清净,干部别安静!”倪峰多次在督查会上说。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东前介绍说,市委市政府和各镇普遍建立工作班子,协调各类资源,全面整体推进。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工办等全市24个部门认真履行职能,强化督查指导,使大量复杂难题迎刃而解。

    河流是农村环境优劣的晴雨表。市委农工办主任沈明高介绍,今年以来,大丰市累计投入5200万元,全市疏浚大中河道56条,清杂大中沟1187条,河道清杂1928公里,整治村庄河塘617万立方。

    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位列此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之首。坚持“市主导、镇主抓”的镇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机制,推进联丰污水处理厂等9个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今年年底前实现全市镇级污水处理厂全覆盖。

    大丰市全力推进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已完成10万吨二水厂扩能工程,铺设区域供水主管道103公里,建成镇到村管网358公里和9个镇级加压站,村级入户管网工程改造1000多公里,确保年底前实现区域供水到镇全覆盖……

    这些可观数字带来的不仅是农村环境面貌的大变化,更有群众观念和心理的深刻变化。

    新丰镇原有的淮南纱厂和轧花厂前身是新四军的被服厂,改制后,老厂环境卫生无人问津,恶臭难闻。这次整治清除出四五千吨垃圾,环境焕然一新,群众送锦旗感谢党委和政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今年以来 农村环境 发酵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