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坝上地区的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地处北京上风上水地带,每年为密云水库贡献56.7%的蓄水量。十年来通过推行退耕还林、禁牧、“稻改旱”措施,生态环境大为改观。退耕十年,丰宁为保护和改善北京生态环境做出巨大贡献,但天蓝了、山绿了、沙少了,农民的收入也少了。为减少耗水作物实施“稻改旱”工程后,每亩玉米比水稻至少亏损1000元,却只能拿到550元补贴,收入落差不小;改种树木的,国家每亩补贴从160元降到90元。透过丰宁农民“政策性返贫”这面镜子,折射出当下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补偿政策缺乏稳定性。二是生态补偿标准过低。此前有课题组在陕西安康旬阳调研时了解到,当地农民坡耕地上种植烟叶的经济收益在每亩1000元左右,而退耕还林后获得的经济补偿只有210元,远远低于退耕前的经济收益。三是区域间的生态补偿成为瓶颈。由于地方利益保护掺杂其中,利益相关方的责任难以界定,导致跨省流域生态补偿问题始终纠葛不断。
生态效益属于公益性,因此生态目标在各项目标中是最为脆弱的,很容易成为急功近利的牺牲品。去年,国务院将《生态补偿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并一度传闻年底前出台征求意见稿。如今,2011年行将过去,却依然是没有出台。农民遭遇“政策性返贫”,能否促进生态补偿立法进程的加快,尽快形成功能完备、措施有力的环境法规标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饿着肚子保生态”问题,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张遇哲)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1-15/175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