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工业革命推动现代渔船渔机提档升级


    本报记者 余向东 王东生

    中国渔船渔机和渔船检验事业,伴随着上个世纪辛亥革命带来的思想大解放及工业化浪潮,开始走向工业化、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船渔机提档升级速度加快,海洋渔业“走出去”战略得以更有力实施。本报记者近日专访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局长柳正,回顾总结百年来渔船渔机行业的发展历程。

    机器动力的应用,实现了中国海洋渔船机动化的历史性转变,中国海洋渔船从风帆时代跨入了柴油机时代。

    1904年,实业家张謇引进了中国第一艘机轮拖网渔船,掀开了中国动力化渔船的历史新篇章。

    1935年,机轮渔船已发展到449艘,进入民国时期机动渔轮的鼎盛期,引领了中国10万余艘海洋渔船的发展方向。

    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海洋机动渔船达到584艘。同年,浙江率先将一对“大捕”型风帆船改装为机帆船,开启了我国渔船机帆化改装的道路。

    1959年吕泗洋发生特大风灾,风帆船沉毁278艘,死亡渔民1479人,而机帆船则全部安全返航。惨痛的教训极大激发了加快中国渔船向机动化发展的进程。

    1984年,全国海洋机动渔船达到11.2万艘,在海洋渔船中的比例达到52.4%,首次超过海洋非机动渔船。

    2010年,海洋机动渔船达到29.7万艘,占全部海洋渔船的94.2%;吨位数达到707万吨,占全部海洋渔船的99.8%。

    可以说,中国渔船在工业化革命推动下,广泛应用机器动力,结束了延续几千年的“一靠风,二靠潮,三靠使橹摇”的风帆动力历史。

    工业机械的应用基本实现了中国渔船作业机械化,中国渔船作业方式从“手工时代”迈进了“机械化时代”。

    新中国建立前,中国的渔业机械基本上是空白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渔业捕捞机械得到快速发展。1957年,浙江制造了我国第一台机械传动立式绞纲机,开启了我国渔船机械化进程。上世纪70、80年代液压悬挂式围网起网机、中高压液压围网起网设备等先进渔业捕捞机械相继研制成功,大中型群众性机动渔船普遍使用了绞纲机、起网机、吸鱼泵等机械设备,绞纲、起网、分鱼操作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

    马克思说过,“机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即缩短生产商品必要劳动时间的最有力手段”。机械化捕捞工具在捕捞生产上的大量使用,既减轻了渔民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捕捞业的生产力水平。据统计分析,2010年我国海洋捕捞人均年产量达到11.3吨,比1935年人均年产量1吨,增长了11倍。

    工业新材料的应用逐步取代传统造船材料,中国渔船正从“木质化”向“钢质化”转变。

    钢铁冶炼技术和玻璃钢技术在船舶行业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中国渔船的“钢质化”发展。从引进第一艘机动渔轮开始,我国渔船也开启了向钢质化道路的探索。

    1959年,上海自行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艘200马力钢质拖网渔船,开创了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钢质渔船的先例。同期,我国也开始尝试建造玻璃钢渔船,经过多年反复试验,198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上海玻璃钢研究所联合攻关,终于在江苏首次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对玻璃钢流钓冷冻渔船,开启了我国渔船玻璃钢化之路。

    2010年在全国受检的海洋渔船中,“两钢”海洋渔船已达54594艘,占全部海洋渔船的20.5%,其中钢质渔船占海洋渔船的12.6%,玻璃钢渔船占到7.9%。

    电子导航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中国渔船的信息化,中国渔船从“天象航海”时代走向了“电子信息航海”时代。

    1921年无线电测向仪的发明应用,使人类真正地获得了海上安全航行的自由。1962年上海首次试制成功的红旗1型无线电测向仪用上了渔船,标志着中国渔船信息化的开端。1968年,渔船开始批量装备罗兰A双曲线时差定位仪。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才由GPS导航仪取代了罗兰A定位仪。本世纪渔船普遍装配了北斗通讯导航设备、GMDSS系统设备、AIS设备等。

    目前,我国24米以上的渔船已经全部配备了电子导航设备。同时,每年经检验的近3万台件新电子导航设备被装配到渔船上。先进导航装置在渔船上的应用,使我国渔船成功从沿岸走向近海,从近海走向外海,从外海走向大洋、走向极地,实现了渔业作业区域的三步历史性跨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海洋 定位 渔业机械 总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