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两个带动”,让农民分享产业收益


    □□本报记者 李永生 朱先春 赵经平 阮蓓

    在各地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四川现代农业正在波澜壮阔地发展:大批的产业基地正在成形,众多业主纷纷涌入,一个个产业蓄势待发……然而,四川省农业厅的同志却告诉记者,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还不是最关键的地方。“发展现代农业,要让农民从中受益。这是四川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目的所在,也是难点所在。”

    这也是由四川省情决定的。四川农村人口众多,即使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城镇化水平达到51%,四川仍然还有4400多万农村人口,除一部分通过劳务输出转移就业以外,也还有相当数量继续留在农村的农民需要通过农业增收致富。

    因此,在农业现代化路径的选择上,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不能简单地走公司企业从事工厂化“大农业”的路子,而是要通过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等的组织带动,以农民为主体发展现代农业——不久前,四川下发了《关于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大力推进“两个带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要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引进业主,既求数量更重质量

    在西充县常林乡石狮子村,一个“五方联动”生猪养殖模式将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过去一家一户散养,没有规模,养猪只为过年,现在有了新‘板眼’:工厂化养猪。”凤鸣镇三元桥村村民杜正卿在公司育肥场养的第一批猪已经出栏,赚了1.6万元,笑得合不拢嘴:“确实比单家独户养划得着。”

    “生猪育肥场就相当于一座工厂,愿来养猪的农民,吃住、养猪都在这,每位农民一次养猪至少在300头以上,由公司统一提供猪苗、统一担保贷款、统一消毒防疫、统一供给饲料、统一回收肥猪,每头肥猪保证农民赚钱50元以上,一年出栏3批900头肥猪,就能保证一个农民纯赚4.5万元。”四川龙兴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何克明向记者介绍说,这种模式也保证了养猪的标准和品质——让生猪成为有机猪。目前公司建设10万头生猪养殖小区,2009年10月以来与100户农户签订养殖合同,农户进入小区养殖生猪3万头,实现户均年收入6万元,年纯利润3万元以上。

    引进业主带动当地农民从事种植养殖,这是四川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典型模式。大力培育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和种植大户,也成为四川“两个带动”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其阶段性目标为:到2015年,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总量达到100户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达到25万个,一批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大户(业主)不断涌现。

    对产业化经营主体,四川有数量上的计划,更注重对质量的要求,在扶持业主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两个带动”为导向。    

    “坚持农业财政资金主要支持农民、农民专合组织以及发挥‘两个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和业主,对于带动作用不明显或没有带动作用的,不作为支持重点。”四川省委农工委负责人说,“否则,财政扶持政策着力点不对,机制不完善,支持力度越大,效果可能越差,用财政性资金扶持对农民没有带动作用的业主,反而会与邻近同产业的农民竞争,把农民挤出传统增收致富的产业。”

    创新机制,让农民持续受益

    在广安市华蓥山万亩梨产业生产基地忙碌的农民们,有好几种获取收益的方式。承包基地的欧阳农业公司董事长欧阳晓玲介绍说,公司通过多种与农民合作的模式,探索出一条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动、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子:一是农民当股东:以土地、劳力入股,公司出技术、资金,五五分成;二是农民当工人,领工资;三是农民承租返包,自己当业主。像农民股东蒋西宽合作经营梨园22亩,去年分成9万元,周可芳自己承租40亩梨园,收入17万元,而单纯在园区当工人的农民,视工种不同,年收入在几千到数万元不等。

    几种合作方式各有各的好处,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去选择,尽量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像这种灵活多样的农民和业主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也是各地一直在积极探索的。传统的“订单收购”模式,给农民一个“利益兜底”的最低保护价,在此基础上,四川大力推广“利润返还”、“收益分成”等农民充分受益的机制模式,引导业主把加工、流通等环节增值的一部分利润,通过多种形式返还给合同农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发展现代农业 柠檬 农业产业化经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