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安徽:重体制创新塑沿江特色


    □□本报记者 杨丹丹

    同样都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但不同地域根据特色定位走不同的发展方式,以凸显各自优势来做强做大现代农业。记者日前在安徽的两家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内感受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发展思路。

    “在我们这个地方,在土地上劳作不比外出挣钱少。”这是记者在南陵现代农业示范区走访农民听到的普遍声音。原来,该县在示范区内大力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股份化,让农村务农劳动力一方面尽快成为农业上的产业工人,有较为固定的“工资收入”,另一方面成为获得股份分红的股东,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次分红”。不仅让农民增收,还要让农民种田变得简单。示范区里正在积极探索为农户开展“四代一管”服务,即代催芽、代育苗、代插秧、代收割和田间管理“保姆式机械化全程服务”,为农民种粮提供各种社会化服务。芜湖市副市长王沧江告诉记者,他们最近还准备推广一项新试点——气象指数保险工作。每年根据气象指数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民可以享受到不同程度的理赔。这项为农民量身定做的保险产品可以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抵抗风险能力。

    走进南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芜湖大浦现代农业示范区,一个集科技、教育、旅游、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乐园”颇吸引人们为眼球。农业一旦遇到旱灾、涝灾将面临什么样的后果?走进南陵县的“农业自然灾害教育体验中心”,游览者可以亲身感受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南陵县副县长方忠介绍说,这个试验区是由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村企共建,探索“旅游产业和现代农业”高度结合的一个模本。核心区只是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一个展示窗口。通过打造国道沿线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带,带动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机装备、优势农业生产,建成具有安徽沿江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在埇桥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记者看到,一望无际的平整耕地,配套的沟渠管等水利设施一应俱全。一个5万亩的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的高产高效粮食示范区正在建设之中。埇桥区委书记马拥军介绍说:“这个项目区建成后粮食年均单产超过1000公斤,农民人均收入年递增500元以上。”

    在该区朱仙镇朱庙村,一个占地面积800亩的宿州市现代农业科技研发基地雏形初现。大宗农作物试验区、特色果蔬试验区、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等12个功能园区已经初现。未来,这个集科研、示范、展示、实训、推广于一体的基地将为该市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这个项目定位于现代农业科技的研发、示范、展示、实训、推广,以开展现代农业的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

    宿州市委副书记史翔介绍说,埇桥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不搞“花架子”,重点突出“四良”,即实行良田良种良法良制配套。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粮食、林木、畜禽、蔬菜四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全区农业总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9年翻一番,粮食、林木、畜禽三大产业总收入突破100亿元。

    “推进土地流转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引导规模化经营。积极培育新型主体市场,鼓励发展种植大户和营销大户。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上创新,建立健全三级服务网络,鼓励各地成立专业的机械作业服务队、抗旱服务队、植保服务队等。同时在农业管理体制上创新。目前,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在全国率先设立村级水管员,解决以往水利设施‘重建轻管’问题。”宿州市农委主任刘文利介绍说,通过这些创新举措,当地农业生产规模、现代化手段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紧紧围绕优质农产品规划建设,把提高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水平作为主攻方向,示范带动效果明显。”安徽省农委副主任刘永春告诉记者,2011年省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5000万元,并积极整合现代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等各类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建设一方面提高了财政支农项目的聚集效益,另一方面做大了农业投入,建立了政府、企业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虽然安徽的两个示范区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做法上有所不同,但保护农民利益作为示范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共同的。如何处理好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利益分配,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得到合理的利益是示范区建设重点要处理好的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农业生产 试验区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