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二哥诗社:托起草根的精神家园


    农民丁鹏在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诗——我的情人》。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

    子墨

    “咱们农二哥呀,好呀么好快活。白天种庄稼,晚上写诗歌……”当这首欢快的歌声在秦岭深处的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张寨村村头响起时,周围的村民都会知道,这是当地农民诗歌社团“农二哥诗社”又要开展活动了。

    从1963年诗社成立至今,这首“农二哥诗社”的会歌曾无数次地回响在三秦大地,一群热爱诗歌、生活在汉中土地上的农民,他们真挚地为土地而歌唱。在他们眼里,土地里渗透着他们的汗水和泪水,土地里有他们的欢乐和痛苦,他们要把这些欢乐和痛苦演变成一首首诗歌、一曲曲山歌唱出来,要把自己奋发向上、勤劳勇敢的故事,一字一句地记下来,让身边的农民、农民的儿子不忘土地。

    小山村集聚着文化人

    汉中有数不清的古迹,那些古迹分布在城市、乡村和人们的血脉里,每一处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在每一个汉中人的心里,也都有一份古老的情怀,无论他们是一个有知识的学者,还是一个朴实的农民,心中也都存着一份古老的文化情结。而说起农二哥诗社,就不得不说起嵩文杰这个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嵩文杰在甘肃省地质局工作。1962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实行“大精简”,嵩文杰因不愿回原籍,便入赘到张寨村做了农民。由于嵩文杰从小生长在秦岭深处张良庙旁的小山村,那里自古便是山歌、盘歌、号子和地社火的故乡,所以在灿烂的民间文化的熏陶下,嵩文杰上小学时便在报刊上发表过诗歌、故事,曾有过“少年诗人”的美誉。正是由于他的这一爱好并具有一定的水平,嵩文杰被选为文化专干。

    1963年的春天,张寨村的一群农村青年不甘寂寞,他们在嵩文杰的倡导下,自发成立了张寨文化创作组。他们在场院、仓库、饲养室开娱乐晚会,组织老年人唱山歌、哼小曲,讲民间故事;青年人唱新歌、编新故事。他们集体创办了《青年园地》、《文化阵地》等油印小报,“农二哥诗社”就这样创办了起来。嵩文杰任第一任社长兼主编,直到2004年病逝。

    “草根

    ”文学的光荣绽放

    四十多年来,“农二哥”诗社不仅仅是群文学爱好者吟诗作赋的园地,更是通过大量的文化活动,挖掘农村中的乡土文化人才,使得一大批有成就的作家和诗人从张寨走向了汉中文学界。在他们心中,“农二哥”诗社就是他们梦想发芽的地方,诗社可以让年轻人的梦想有一双迷人的翅膀。

    诗社成立40多年来,先后出版了《稻穗》诗页、《民间》会刊、《农二哥》等多种报刊资料,收集民间文学资料2.9万件,编辑出版民间文学作品80多万字,集体、个人获得中央和省级奖项上百个,编印出版文学作品58集,在汉中市内外建立民间文化活动基地40多处,策划和主办了天台诗会、张骞艺术节诗会及文艺展演等多项活动。这些活动,从家庭到田间,从校园到厂矿,从3人研讨到上万人的集会,诗社举办过千余场(次),几乎每一次都能在汉中市民间文化的这个小花园里,让每一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文艺才华和技能,展现出自己的天资、聪明和智慧。

    同时,诗社成员像一个勤劳的农民从土地里搜寻那些闪光的宝藏一样,经常深入民间寻访人才,使得诗社就像一块磁石一般,把那些散在民间、正在苦苦寻找“光源”的生命,吸引到自己身边。随着投身“农二哥诗社”的人越来越多,这条“文化河流”因此而变得水量充沛。诗社的发起人嵩文杰,以及唐小玉等人被评为全国自强劳动模范,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原诗社社员王蓬,后来成为著名作家,担任了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社员王林海已有文艺评论专著出版;何清亮的短篇小说获全国一等奖;刘金泉成为农民写作专业户,在全国获奖30多次。在汉中这块小地方,一个农民所办的诗社里,竟有160多人加入国家、省、市各级文学艺术协会。他们的姓名被载入了报刊,走进了辞典,成了东方农民文化的一个奇迹。

    我不歌唱谁歌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仓库 牡丹 磁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