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中台镇:产业成气候农民种菜欢


    □□冯永乐 本报记者 买天

    记者走进甘肃灵台县中台镇杨村的一个蔬菜大棚,但见嫩绿的葫芦躺了一地,鲜红的番茄挂满枝头……菜农们一趟趟地将采摘下来的蔬菜搬出大棚,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灵台县把农民增收的重点定位在发展蔬菜产业上,特别是该县中台镇加快蔬菜园区基地建设,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强化科技服务、延伸产业链条等措施,使蔬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该镇建成了杨村、水泉、坷台3个蔬菜专业村,有种植100亩蔬菜以上的大户13户,总产量达1.2万吨,产品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销往周边地区。

    壮大基地规模引领产业发展

    中台镇瞄准川地发展反季节蔬菜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唱“主角”,走“提着菜篮进城去”的路子,先从“无公害、反季节”的露地蔬菜发展起,逐步发展为大中拱棚、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一起上。仅杨村就从2008年的60多亩发展为现在的1327亩,全村235户农户仅蔬菜收入达101万元,人均蔬菜收入1040多元。该村“种菜第一人”王宝民成为全镇远近闻名的“产业劳模”,还涌现出了10多个蔬菜营销能手,成为全镇产业结构调整的典范。

    为了让蔬菜真正发展成为一项富民产业,近年来,中台镇成立了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蔬菜产业发展办公室,采取资金倾斜、政策优惠、示范培育、典型带动、责任考核、绩效挂钩等办法,把任务分解到村、社,落实到农户,做到“领导、责任、效益”三落实。投资1500余万元,建成了西川无公害蔬菜基地,以及杨村蔬菜日光温室20座。今年春又投资150万元,购买机械47台、化肥318吨,投资380万元搭建钢架大拱棚200座,累计达到1240座。

    镇党委书记杨东虎告诉记者,接下来,中台镇将围绕全镇“依托项目改善条件,强化产业助农增收,创新思维谋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夯实西川无公害蔬菜基地基础,进一步调整种植布局和品种结构,延长蔬菜生产的链条,推动中台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扶强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富民

    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只有对蔬菜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产品才能升值,效益才能增加。该镇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引进了佳源果蔬有限责任公司、瑞天祥果蔬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蔬菜产业。瑞天祥果蔬公司是一家以发展蔬菜产业为主的高科技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去年6月,该公司投资280万元,建起了年冷冻储藏8000吨的果蔬保鲜库,辐射带动蔬菜基地和农民发展蔬菜生产,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升值。

    在扶持龙头企业的同时,该镇积极引导组建蔬菜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培植营销队伍,拓展营销半径,扩大营销范围,完善产业机制。去年该镇组建了惠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360人,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看到蔬菜产业大有可为,杨村、水泉、坷台等村外出务工人员多数返乡种菜或从事营销。水泉村返乡人员于小刚对记者说:“老是在外面飘荡也不行,现在西川种菜成了气候,有了市场,看到村上一个个建起新房子,我也想回来靠种菜发家致富。”

    强化科技服务打造产业品牌

    要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关键是要合理调配种植方式方法,在科学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基础上实现多样化种植。为确保农民增收,该镇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实施板块基地种植,推行“一川一型,三川并举”,着力在新品种、新技术、新育苗栽培模式上下功夫,打造蔬菜产业发展品牌。

    为了搞好蔬菜种植,该镇组织农技、农机等服务部门和蔬菜产业协会,组建了服务队伍,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每年培训3000人次以上。今年,该镇又从陕西泾阳县最大的蔬菜种植销售企业泾云公司请来了技术专家,负责对全镇西川蔬菜种植进行技术指导。在生产关键环节上,技术人员深入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把好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两道关口,指导农户采用深沟高垄、地膜覆盖、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栽培管理模式。

    针对很多农民没有认识到单一品种不足之处的问题,该镇通过科技扶持、合同订单等形式,鼓励农民多样化种植,逐步扩大精、特、细品种蔬菜种植规模。同时,规范明确了农药、化肥使用办法,明令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节水灌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蔬菜冷冻保鲜储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营销 强化 日光温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