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围绕农民干带领农民干


    □□本报记者王景山

    乡镇政府“干什么、怎么干?”

    近年来,江西省新余市在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过程中,通过大胆实践探索找出了答案,即“围绕农民干,带领农民干”。

    科学定位转变作风

    初秋时节,记者在新余市编办主任涂群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到三个镇两个便民服务中心四个村调查采访。所到之处,乡镇职能转变取得的明显成效,让记者耳目一新。

    在渝水区罗坊镇和分宜县钤山镇两个便民服务中心大楼里,由16个职能部门进驻构成的办公平台,将涉农服务事项基本上实现了“一站式办结”,每天平均为民办事40件以上,彻底改变了过去群众办事难的现象。

    这两个镇均是由原来4个乡镇合并而成。便民服务中心取代了过去的“七站八所”,机构人员精简了,办事效率提高了,运行成本降低了。钤山镇党委书记任平庚算了一笔账,2003年并镇后机关年运行成本较以前减少了500万元,省下的钱可以用于更多的民生工程。今年计划投入4000万元,建设全省一流的养老院和乡镇中心学校,还有农民新型社区、农贸市场。

    涂群主任介绍,该市作为江西省首批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经历了2002、2006和2010年3次改革后,今年1月正式将乡镇机构统一设置为“四办五中心”,即党政、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四个办公室,农业、经济、社会事业、文化、机关五个服务中心。镇已由33个撤并为26个;机关行政编制由1140名精简为856名,事业编制由1486名精简为1083名。特别是2006年以来,针对乡镇政府“干什么、怎么干”这个现实课题,新余市在实践中着力打造法治型、示范型、惠民型、责任型“四型”政府,加快推进乡镇职能和干部作风转变。

    “一村一品”发展经济

    乡镇机构改革的目的是更好服务农民发展经济。渝水区罗坊镇邦甫村的李草根有着30年养牛经验。由他领衔的草根牛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成立肉牛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带动62户农民养牛致富。李草根高兴地说,现在镇干部经常到企业来帮助解决困难,从土地到贷款再到政策支持,帮助把品牌打出去,带动老表养牛致富。罗坊镇党委书记龚小兵说,机构改革以后,镇政府职能就是要一心一意为老表服务、为龙头企业服务。

    李华学、廖淑芳夫妇是二女户(指生两个女儿户),夫妻俩创办了罗坊镇珊娜果业有限公司,专门帮助其他二女户农民就业。在竖有“计划生育绿色养老示范基地”牌子的1500亩新余蜜桔园里,廖淑芳自豪地说,这片果园是“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有机食品示范基地”,也是“全国标准柑桔园”,蜜桔全部出口。像这样租赁开发的桔园有6000亩,通过成立果业专业合作社,分片承包给二女户管理开发,每户年收入3万元以上,让生女儿的农户不再为养老担心。

    各乡镇积极引导农民按产业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社已达100多家,帮助农民合作经营,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战略。据了解,乡镇机构改革后,该市通过立项奖励的办法,每年按20%的行政村推进,5年内将全市每个行政村都打造成有各自特色的“一村一品”产业雏型。

    创新管理营造和谐

    在孔目江生态经济区欧里镇昌坊村,农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展现了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中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实现稳定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

    没有打架赌博,没有上访告状,有的只是各种文化娱乐设施和健身表演队,宽敞洁净的街道通向垂钓中心、观光采摘果园……社区化管理,使置于青山绿水之中的昌坊村俨然是一个田园城市。村党支部书记昌枚生说,昌坊地处山区,人均只有3分地,依托生态发展乡村旅游才是出路。2005年,在镇政府和村民支持下,将全村623亩土地全部流转给村农业开发公司经营,成为股民的村民在家门口上班就业,现在村里无闲人,人人有岗位,去年人均收入1.5万元。

    除此之外,今年6月,新余市推出创新社会管理特派员制度,为每个乡镇派驻1名特派员1名副特派员,特派员由市直部门选派具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副县级干部担任并兼任副书记,副特派员由市直部门选派年轻科级干部担任并兼任副镇长,专门协助抓社会管理,期限1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群众 土地 定位 办公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