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科学消灭“地趴粮”“玉米楼子”成时尚


    □□本报记者 孙乃会 阎红玉

    吉林省盛产玉米,但是,因为受气候和场地影响,玉米收获之后的晾晒、储藏成为农民的头疼事,老鼠吃、老鼠尿、牲畜啃、地返潮,损失在10%以上。

    2009年中央实施了“农民科学储粮仓专项工程”,不仅帮助吉林农民减少了损失,还为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蓄水池作用。既有战略意义,又有惠民效果。

    九台市:一个“玉米楼子”装一垧近日,记者来到吉林省九台市沐石河镇横道村。在村民王越强家门口,记者看到两排钢骨架矩形笼子并排立在门外,前排的4个大一些、新一些;后排的6个小一些、旧一些。

    王越强告诉记者,这是用来装玉米的,政府管它叫“自然干燥储粮仓”,农民称之为“玉米楼子”。后排那6个小“玉米楼子”是2009年向政府订的,尺寸比较小,每个3200元,中央、省、市(县级市)财政补助之后,个人掏600元。

    王越强又指着前排那4个大的说:“这些大的是今年买的,大小合适,一个能装一垧(15亩)地的玉米。以前家里买松木晾晒玉米,800元的松木能使用5年,烂了再买。”据他说,这4个大的每个造价4000元,他个人掏963元,能用10年。

    王越强今年53岁,自家21亩地,外加儿子、女儿的地和从别人手里转包的地,共种着135亩地。去年他家产了20万斤玉米,但玉米刚下来时价格在0.72-0.73元/斤,他一斤没卖,用“玉米楼子”存到今年6月才出手,价钱涨到1.07元/斤,扣除水分蒸发,多赚了5万元。

    记者随后又去了该镇康家村。康家村村民马文成种了30亩地,2009年买了一个小“玉米楼子”,今年又买了2个大的。他去年产的玉米也都储藏到今年5月底才卖,价钱涨到1元/斤。

    沐石河镇副镇长王春光说,2009年的“自然干燥储粮仓”底板是木板,容积为12.3立方米,全镇买了600个;2010年的底板是双层钢网(一层承重网、一层防鼠网),容积为22.08立方米,全镇买了617个。“今年农民抢着要,但数量有限,只好按照旱地面积发放,主要照顾种粮大户。”

    九台市从2009年开始实施“农民科学储粮仓专项工程”建设项目。2010年,一开始只申请了4700个,但农民看了样品后都想要,又追加了两批,共8380个。

    总投入为335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占28.2%;省财政占23.7%;市(县级市)财政和农民个人各占24.05%。目前,去年的8380个都已经送到农户手中,对当地今年的秋粮储藏将起到积极作用。

    榆树县:一个“玉米楼子”一年赚三千

    在榆树市城发乡新义村记者看到,因为“玉米楼子”占地面积大,院子里放不下,农民张君干脆把院墙拆了,让3个“玉米楼子”当院墙。张君说,自己把弟弟、妹妹的地都种了,所以家里有3个“玉米楼子”的指标。他今年种了45亩玉米,3个“玉米楼子”不够用。

    村支书何发告诉记者,该村707户,去年卖粮收入超过10万元的农户有60多户。这第一批“玉米楼子”全村共买了310个,照去年和今年的玉米收储差价算,每个“玉米楼子”一年能为农民增收3000元。

    榆树市从去年开始实施“农民科学储粮仓专项工程”建设项目,去年计划共27887套,数量占吉林全省的近1/3。每个造价400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占28%、省财政补助占24%、榆树市财政占7.5%、农民个人占40.5%。每个“玉米楼子”农民掏1622元,使用寿命为10年。

    记者问为什么该市农民投资比例比九台市大,榆树市粮食局副局长胡克祥解释说,该市财政的投资数额比九台市还多,但由于推广的数量大,平均到每个“玉米楼子”就少了,所以农民自掏的比例高。

    榆树市有24万纯农户,目前推广了不到3万户,如果按这个速度连续推行5年,也才能惠及不到15万户,还有很多农户等着要。为此,胡克祥建议要加大项目实施力度,以便尽快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省粮食局:“十二五”每年建设10万套以上

    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储粮工作,把农户安全储粮、科学储粮作为粮食生产环节的延续,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整洁村容村貌、增加农民收入、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来抓。在吉林省编制的《吉林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每年建设10万套以上的建设目标,全面推动全省农户安全储粮、科学储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粮仓 立方米 旱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