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俐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曾是塞北草原独有的壮阔风光,如今,在西南群山之中、万里长江之滨的重庆丰都县,也出现了牛儿成群的美丽景象。
雨润土肥,水草丰美,拥有优越畜牧自然条件的丰都县,继“名山鬼城”、“东方神曲之乡”、“中国最美洞穴”等优秀旅游名片之后,又借助“丰都肉牛”的农业名片和打造“中国南方肉牛之乡”的战略,再次声名鹊起。
“牛”县、“牛”策、“牛”市,还有那些“牛”人和“牛”事,勾绘出一幅壮丽的产业图,让丰都“牛”气冲天。
牛县:九项指标领跑全市
“这里是国内目前一次性存栏量最大的高档肉牛养殖小区。”9月19日,丰都县高家镇建国村厚池坝,丰都县畜牧局局长吴东平,手指一眼望不到头的牛场,语气相当自豪。这个养殖小区可一次性存栏肉牛1.5万头,年出栏量可达3.7万头。还有存栏万头母牛的良种繁育小区,年10万头肉牛屠宰和精深加工厂,以及1万多亩优质牧草、年产10万吨的肉牛专用饲料厂……这些,都是该县最大的肉牛养殖企业恒都农业开发公司的“家当”。
目前在国内肉牛业界,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恒都的体态:牛!而恒都之所以够“牛”,是因为它在一个“牛”县里生长发育。
2010年,丰都县肉牛存栏23.27万头,出栏10.6万头,人工牧草种植5.3万亩,黄牛改良5.2万头,基本形成了“牧草种植与饲草料加工、肉牛养殖与品种改良、肉牛屠宰与牛肉精深加工、活牛交易与品牌营销、牛粪资源化利用”为一体的肉牛产业链。
与此同时,丰都县被纳入农业部全国肉牛优势产区规划,成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县、部市共建国家现代畜牧业肉牛养殖核心示范区,重庆肉牛养殖科技示范基地。“丰都肉牛”也获得了国家地理证明商标。
到2010年底,丰都肉牛产业9项指标领跑全市:饲养规模全市第一,实现存栏23.27万头、出栏10.59万头;规模养殖全市第一,30头以上大户500余户、1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5000余户;基础设施建成量全市第一,建成牛舍37.5万平方米、青贮池25.6万立方米;人工牧草种植全市第一,达5.3万亩;黄牛改良全市第一,达5.2万头;产业投入全市第一,达6亿元以上;肉牛科技含量全市第一,建立了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肉牛专家科技大院和“首席专家+县级特派员+乡镇技术员+村级指导员”科技骨干体系;全市率先开展能繁母牛保险,投保达2.53万头;企业规模全市第一,肉牛养殖、加工企业达到35家,屠宰加工能力近20万头。
2010年,丰都县养牛农户达到8.3万户,农户养牛收益达到7.3亿元,户均收入9100元。
牛策:多管齐下推动提速
9月23至25日,“第六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暨重庆丰都——中国神曲之乡第十七届民俗文化旅游节”将在丰都县隆重举行。
这一全国性的牛业盛会,是第一次在中国南方,也是第一次在中国西部举行。
此前,国家在三峡库区启动了产业扶持工程,肉牛产业便是其中之一。“长江三峡从湖北到重庆到四川一带,丰都是发展肉牛业较为成功的区县代表之一。”丰都县县长黄长武介绍。
2008年5月,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到丰都调研,要求丰都县集中精力,做大做强肉牛产业。此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副市长童小平等市领导多次到丰都调研指导工作。
当年底,丰都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打造中国南方肉牛之乡”宏伟目标,并随之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牵头、各方联动、全民参与”的肉牛产业发展机制。落实考核督导机制,凡与肉牛有关的,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丰都规模庞大的肉牛产业,其背后强大的政策支撑,功力绵深;政府投入的杠杆效应,更是让资金不止“放大”了10倍。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丰都财政投入十分有限。为此,该县建立了政府打捆投入、企业融资投入、大户贷款投入、保险补充投入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在县财政每年扶持3000万元资金基础上,整合畜牧、科技、移民、扶贫等项目资金每年达1.3亿元,有效拉动了每年8.5亿元的民间资本投入,市农商行也专项提供肉牛产业贷款授信5亿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9-22/172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