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管”到水自流


    □□李涛 李晓星

    前几天,趁中秋节人聚得齐,河南省禹州市苌庄乡上王庄村用水户协会会长李天恩把会员们召集到一起,筹划水渠的修理。

    “咱今年渠道清得勤,水费收得齐,全村的地都浇上了,虽然天旱,麦子也打了八九百斤,马沟、石板桥那边一亩才打四百斤。”李天恩首先发言。

    “就是土渠太多,损耗还是大,还得多修水泥渠。”李秀然提议说。

    “就是,就是……”大家都附和道。“明年缺劳力家庭的互助帮扶名单也得提前准备好。”徐国恒说。

    很快,也就30分钟,相关事宜就安排完毕,简洁明了。

    然而,以前的上王庄村可不是这样。土地承包后,集体管水组织主体缺位,一到灌溉时节,群众心急火燎,一拥而上,不是这里拦沟扎埂起纠纷,就是那里渠漏淹房闹矛盾,一段用水期繁忙过后,大家又一哄而散,留下残破不堪的灌溉渠系没人管。结果是耕地年年浇不完,水费年年收不齐。供水单位不满意,乡镇政府很头疼,村里农户怨气大。

    “原来都是土渠,又没人管护,不是这堵了就是那漏了,好不容易水到地头,因为拦沟扎埂抢水浇地又没少打架,夜里还得在地边守着,谁家要没壮劳力,根本浇不上。”上王庄村村民徐建朝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是记忆犹新。

    2006年5月,上王庄村农民用水户协会以农户自愿的方式组合成立,负责辖区内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水费收缴、灌溉秩序维护,由用水户代表大会审批决定重大事项,民主选举产生的执委会负责日常工作,灌溉、财务、水费征收、工程管理都有严格细致的制度保证,重大事项及时在公开栏上发布。在协会的组织下,灌溉秩序好转了,效率提高了,供水单位能及时收齐水费,基层政府也不用花大量精力进行灌溉管理和纠纷调解,对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和农户,由协会提前登记造册,牵头成立互助小组,外出务工的人再也不用为浇地长途奔波。通过从灌溉收入中安排出一部分经费,协会还可以新建和维护渠道。

    “现在好了,协会把疏通、灌溉、帮扶都管起来了,又新修了一批水泥渠,以前十天浇完的地,现在六天就浇完了,大家都能按顺序浇上地,也就没那么多纠纷了。”村民李秀然说起现在的状况,频频点头。“如今坐到家里让水自己流就行,再不用日夜守着了。”

    这样的用水户协会,禹州共有6个,负责1.65万亩耕地的灌溉,受益人口达2.1万人,“十二五”期间还将再建30个。

    艳阳高照,白云飘浮,秋日的农田处处绿意盎然,充满了生机。田边忙碌着修渠人的身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水浇地 外出务工 登记造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