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良玉副总理曾经这样评价:“各地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已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支柱、农业科技示范的样板、标准化生产的楷模、现代农业建设的亮点。”由此可见,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业综合开发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和日益广泛的深刻影响。
记者:20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创造和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您能概括一下,有哪些经验做法是长期行之有效并值得总结推广,以更好地推进农业综合开发这项事业?
王建国:农业综合开发在长期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做法,概括起来是“五个坚持”。
坚持以田间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进行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在项目安排上坚持以土地治理项目为重点。在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中,坚持以水利措施为重点,60%以上的资金用于田间水利工程建设,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综合措施,实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突出解决制约农业生产的灌排等问题。这是农业综合开发区别于其他单项治理措施项目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明显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坚持集中连片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突出重点抓关键”的原则,坚持以单一的灌区或小流域为单位,集中投入、连片治理、规模开发。原则上平原地区治理规模在万亩以上,丘陵山区在5000亩以上,力争治理一片,见效一片。
坚持以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为投入重点。按照“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的要求,资金和项目安排进一步向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倾斜,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在全国率先启动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选择一部分耕地面积大、增产潜力大的产粮大县进行重点支持,集中力量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
坚持严格的资金和项目管理。农业综合开发借鉴世界银行农业发展项目的管理经验。在资金管理上,按照各地基础资源状况和工作质量等情况,采取“综合因素法”分配中央财政资金;推行县级报账制及专人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制度,减少资金拨付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项目管理上,建立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坚持推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项目竣工验收考评制度。
坚持合力开发的管理体制。农业综合开发涉及到中央和地方多个方面,必须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根据国家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要求,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形成合力搞开发的管理体制。这是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重要保障。
记者: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新增千亿斤规划》,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时期的目标和任务是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十二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将如何开展工作?
王建国:“十二五”时期,农业综合开发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加大资金投入,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大规模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努力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地方各级政府要将政策规定的配套资金全额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优先安排,足额到位。按照“农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数量控制”的原则,鼓励和引导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积极筹资投劳,并将项目区农民筹资投劳纳入村内“一事一议”范畴,实行专项管理。
认真编制并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抓紧编制《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同时,组织各地区按流域或灌区编制本地区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合理确定建设任务。根据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探索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投资和建设标准,明确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9-13/172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