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打造国内领先的水稻分子育种研发平台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李泽福

    水稻是安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新品种选育及其应用对全省水稻生产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新的形势下,探索如何进行科企合作、快速提升全省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撑全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多年创新发展,水稻研究所的科研开发总体实力已迈入全国先进行列,被农业部评为农业科研开发综合实力百强研究所。同时,水稻所紧跟现代科技前沿,较早将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水稻育种,深入开展了水稻转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建立了水稻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研制出多项发明专利和技术方法,水稻分子育种研究水平位居全国先进行列。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升农作物育种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种业转化升级,加快安徽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我所与荃银高科种业公司积极探索科企合作的新模式。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分子育种联合实验室。重点在人才培养、分子育种、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以提升双方的科研实力、成果水平和产业化能力。联合实验室现有科研人员15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6人、博士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基本形成分工明确、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创新能力强的研究团队;拥有1000m2高规格的实验室,150亩标准化试验田,配置800多万元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转基因专项、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国际合作以及安徽省重大攻关等30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培育出“皖稻185”等一批抗病、抗虫、优质的材料或品种,制定1项国家标准并颁布实施,完成2项国家标准研制,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

    联合实验室将紧紧围绕安徽水稻生产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以增强水稻育种创新能力、支撑种业发展和服务生产为目标,重点开展水稻高产优质抗病等有利性状基因的发掘和应用,创新育种技术,创制新材料,选育新品种,努力形成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紧密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我们将把分子育种联合实验室建成安徽省农作物分子育种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建成国内领先的水稻分子育种研发平台,为提升全省水稻育种水平,推动安徽现代种业和水稻生产发展,加快农业强省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标记 产业化 粮食作物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