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在育种一线的科研人员在地头吃简单的午饭。
□□ 本报记者孙乃会文/图
8月中旬的豫北大平原,太阳火辣,天气湿热。
12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河南省滑县的滑丰种子公司育种基地。这个基地占地100亩,正在搞玉米育种。田间的水泥道路上零散地停放着几辆皮卡车,车上堆放着白色套袋。一些穿着白大褂、戴着大草帽的育种科研人员在玉米地里忙着授粉,记者走进玉米地向他们了解情况时,看到他们个个满头大汗、衣衫湿透。他们都曾经是农业院校的大学生。
时钟已过正午,公司订的送餐车进入了基地,有人扯着嗓子喊“吃饭啦!”于是,育种人员陆续走出自己分管的玉米地,来到育种基地的一块空地上,简单擦一下汗水,每人搬一个小板凳,凑到一起吃午饭。午饭很简单:包子和绿豆粥。
吃饭时,当看到记者给他们拍照,他们都有些紧张,一下子没了说笑,连咀嚼的嘴都绷着劲。当天在基地里的育种人员有10位,记者拍照时还有2位没走出玉米地。
为了不误农时,从6月底到8月中旬,这些奋战在育种一线的科研人员要连续50多天钻玉米地。他们是全国育种科研队伍的一分子,这个镜像是所有育种一线科研人员的一个缩影。
社会不能忘记他们,因为粮食丰收有他们的一份贡献。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8-17/170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