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涞源县实干闯开脱贫路


    河北涞源,一个革命老区、全山区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十一五”期间,涞源有8000多人走出大山,3.56万人越过贫困线,农村4万多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涞源变化,得益于县域经济壮大,得益于中央惠农政策落实,得益于社会管理突破。

    涞源县地处太行深山区,28万人中贫困人口占了7.8万人,部分群众处在水、电、路、医、学“五难”生存环境中。“周转畜”、互助金、小额贷款都很难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经验和教训告诉涞源人:与其长时间输血不如给农民一个平台,恢复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搬迁”是唯一的捷径。

    2002年以来,该县向主村、城镇、产业集聚区等地共搬迁9000人,建起移民小区5个,相当于每天都以两到三人的速度实施着移民工程。

    一年一季靠天收,外出打工搞副业,一年不足万元的收入,加大了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如何破解就业难题,让农民挣到钱?靠强大的工业支撑和积累,扶持三产,反哺一产,培育城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老路,实践中涞源找到了答案。河北冶金工业园区的奥宇钢铁公司,共吸纳周边10几个村2000多名闲散劳动力,年人均收入在2万元左右。东团堡乡农民谢爱军原来打工一年不足万元,当上炼钢工人后月收入3000多元。像奥宇公司这样的产业隆起带,涞源大大小小有十几条,现在已吸纳劳动力3万多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1/4,随着几大园区的扩产增容,农民就业前景更加宽广。

    家住金家井乡十八盘村的范保明算了一笔账:“过去全家一年收入1万多元,就算不错,但是供养一个高中生,每年最少得3000多元,要是再得一场小病就得花去几千元,日子很紧张。”从2006年开始,涞源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免除了农业税,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义务教育,落实农村计生奖扶政策,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使89名农村党组织书记比照公务员享受待遇,为75周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农作物保险,相当于给农村百姓上了“8套保险”。

    据县财政局统计,5年来仅这几项就投入2亿多元,相当于每人每年增收210多元,而且这些资金的保障效益可以成百上千倍放大。

    现在的涞源,各乡镇每年都组织农民外出参观,开展一次实用技术培训,加上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目的都是开拓思路,解放思想,培树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几年当中,涞源人在创造自己生活的同时实现了由自卑到自豪、由自豪到自信、由自信到理性的转变。“贫穷落后,闭塞愚昧”,已不再是涞源的代名词。

    □□

    温勇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积累 义务教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