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紧凑型玉米之父李登海的创新路


    □□本报记者宋逊风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登海,被誉为“南袁北李”“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他在选育紧凑型杂交玉米优良品种研究中,究竟有哪些重大突破?最近,记者对其作了专题采访。

    发现平展型杂交玉米的产量极限

    李登海原本是山东省莱州市后邓村的农村青年,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搞科学种田。1972年李登海担任农科队长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获悉:美国农民出身的华莱士先生创办的先锋种子公司,其玉米单产1250多公斤,是我国玉米产量的8至10倍。出于民族自强心,李登海立志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玉米高产水平。

    为此,李登海从1972年开始搞玉米高产攻关的研究和培创高产田。到1979年选用了国内100多个玉米杂交种,累计进行了140多块高产田的攻关,发现大多数品种产量达不到600公斤,没有一个品种能突破700公斤。李登海通过高产攻关的实践证明,平展型玉米杂交种的高产能力很难超过700公斤,发现了平展型玉米杂交种产量能力的最高极限。李登海认识到,平展型玉米杂交种严重限制了我国玉米产量的提升。原因是由于平展型杂交玉米的叶片呈现平展弯披的形状,通风透光很差,造成植株细弱变高,不抗倒伏,并出现严重的空秆不结实现象。

    育出高产能力强的紧凑型杂交玉米

    1978年李登海在海南岛育种时,利用两个紧凑型自交系亲本新组配的“掖单2号”和“掖单3号”杂交种,直接进入玉米高产攻关行列,结果表现株型紧凑,通风透光,长势坚挺,没有一棵空株,穗大、粒满、粒重。经专家验收,1.49亩“掖单2号”亩产达到776.9公斤,1.52亩“掖单3号”亩产达到771.1公斤。1980年,“掖单2号”种植的春玉米高产田亩产又突破900公斤,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由此,李登海利用自己选育的紧凑型高产玉米杂交种进行玉米高产攻关,作为继续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主攻方向。

    李登海发现了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高产潜力: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由于叶片上冲,通风透光和利于密植,高产能力突破了平展型玉米杂交种超不过700公斤的高限。继而,他又选育了“掖单6号、7号、8号、9号、10号、11号”,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夏玉米产量又突破了亩产800公斤、900公斤。1988年,李登海利用自己选育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掖单12、13号”,高产攻关田首次突破1000公斤,达到1008.8公斤。1989年,李登海夏玉米高产田经国家玉米专家顾问组和有关专家验收1.09亩“掖单13号”亩产达到1096.29公斤,创造了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同时,开创了小麦亩产500公斤、玉米亩产1000公斤,全年亩产1.5吨粮、一亩地能够养活4个人的新纪元。

    2005年,李登海通过种质资源创新育成紧凑型超级玉米新品种,创造了亩产1402.86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高产能力比平展型玉米翻了1番。

    创新育种理论及技术路线

    1987年,李登海为了更深入地进

    行研究,同农业科技人员一起在莱州市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紧凑型杂交玉米研究会”,同时还有来自全国的育种、栽培、推广专家参加,李登海任理事长。重点研究紧凑型杂交玉米育种理论和技术路线等相关问题,提升了对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在理论上的认识,加速了在全国的推广。李登海与众多玉米育种专家、高产栽培专家及科技工作者进行了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研究和交流,总结出了紧凑型玉米杂交种较平展型玉米杂交种的五项重大突破:种植密度的突破,由每亩3000至4000株,增加到5000至6000株。经济系数的突破,由40%~45%提高到50%~55%。叶面积指数的突破,由不足4提高到7。较高密度情况下单株生产力的突破,由175克提高到219克。高产能力的突破,由亩产650公斤提高到1100公斤。

    根据自己多年的育种实践和研究,李登海提出了“紧凑型+杂种优势”的育种理论及“以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为核心、以播种为基础、以密度为保障、以肥水调控为重点”的技术路线。他与玉米科研专家共同研究,揭示了紧凑型杂交玉米高产的机理。并于1992年至1994年相继发表了《玉米株型在高产育种中的作用》、《育种与栽培相结合,紧凑型玉米创高产》、《玉米高产育种及超级玉米的选育》、《夏玉米亩产吨粮的理论与实践》等25篇论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夏玉米 品种 总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