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瓶颈的强农富民之路


    □□

    本报记者沈建华陈兵

    一部《西游记》让身藏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家喻户晓。作为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所在地的江苏省连云港市,近几年的发展似乎也最适合用变化和速度来形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多年全省领先,去年全省第一,农产品出口创汇连续四年居于全省前列,农业招商引资连续五年位于苏北之首。从全省发展迟钝的“神经末梢”到快速发展的“黑马”,连云港在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瓶颈中走出了一条强农富民之路。

    突破资源瓶颈:增粮增效又增收

    连云港下辖的四县全部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0%以上。市委书记王建华说,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既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又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首先要突破资源约束瓶颈,在用好用活资源上下功夫。

    走进灌南县李集乡大杨村农开项目区,连片的稻田碧浪滚滚。村干部告诉记者,这块地原来渠道不畅,是望天收的田块,去年农业开发部门投入项目资金,在这里铺设了水泥防渗渠和新建了电灌站,现在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打牢产粮增粮基础,连云港正付之“真金白银”的实际行动。灌南县近年来先后建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的农开项目区14个,面积6万多亩;东海县5年来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4亿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2万亩;灌云县目前已建成粮食作物高产增效万亩示范片9个。

    2010年,连云港粮食总产量达340万吨,较上年增加6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连续第八年增产丰收。连云港市市长杨省世说,总量增加不等于收入增多,连云港依靠持续、有力的基础设施投入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但农民种粮效益的提高更多还是要依靠多重高产集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高产创建就是连云港提高单位粮食产量的一大“法宝”。通过良种良法集成配套,目前,连云港市已创建完成53个万亩高产增效示范片。2010年,水稻万亩增效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689.7公斤,超过全市水稻平均亩产89.1公斤。其中东海县平明镇周徐村水稻万亩片亩产达到734.6公斤。

    东海县平明镇党委书记李峰说,在平明,种粮也能种出高效益!平明镇从2009年开始建设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王烈村村民陈士好的地就在高产创建示范片内。他说:“高产创建前,小麦亩产只有500到600斤,水稻不超过900斤,高产创建后,去年小麦亩产1000多斤,水稻亩产1400斤,种粮一年亩纯收入近2000元。如果通过瓜菜和稻米轮作,亩均纯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

    连云港市委副书记魏国强说,连云港有山、有林、有海、有平原,人多地少,是全市的一大市情。为了不与粮争地,确保种粮面积,同时利用现有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年来,连云港加大了对山、林、海的开发、利用力度。

    赣榆县西北部的丘陵山区是革命老区,方圆近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7个镇,150余个行政村。近几年来,赣榆县抓住丘陵山区农业开发的机遇,引种、推广黑莓种植取得成功,6000多亩黑莓亩均效益6000元以上。灌云县针对不少林地闲置的情况,鼓励当地村民发展立体生态养殖。目前,全县已经开办生态养殖基地6个,养殖规模达到近10万只。东海县拥有林地面积74.8万亩,全县现已开发出林菜、林禽、林粮套作等林地复合经营模式30余种。

    突破技术瓶颈:引才用智兴科技

    2009年,国务院把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提升到国家战略,2010年把连云港纳入长三角经济圈之后,今年又正式批准在连云港设立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并把连云港确立为最新一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连云港在全国地级市中非常罕见地同时得到四个国家战略的聚焦。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连云港以什么来应对多重叠加的历史性机遇?市委书记王建华说,工农、城乡齐头并进,连云港正依托科技创新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

    引才用智,借科技创新促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连云港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宣传部长张光东介绍,目前,全市下辖四县全部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水稻 连续 农民增收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