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瓶颈的强农富民之路


    连云港振兴集团以振兴地方花卉产业为己任,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已建成亚洲最大的蝴蝶兰出口基地、国内规模最大的郁金香种球繁育基地、省内最大的球根花卉进口贸易企业。集团总经理陈凤告诉记者,集团引进、培养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80名。

    创新型企业已成为全市人才集聚、科研成果培育的有力载体。连云港市政协主席仲琨介绍说,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已达179家,其中国家级2家。全市80%以上的本土大中型企业均建立了研发机构,全市80%以上的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承担。2010年全市农产品出口额3.34亿美元,居全省第二。

    科研需要人才,推广更需要专家。在连云港,科研成果的研发和推广有着诸多完美结合的“妙招”。

    早在2003年,连云港就首创“百名教授兴百村”工程,来自全省10多家知名科研院所的107名专家教授,与全市107个村庄结成对子。教授们以技术入股,农民与教授成为利益共同体,让专家教授支农、助农从“情分”变成了“本分”。眼下,参与百名教授兴百村小康工程的行政村,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市16个百分点,全市已扩展到500多个行政村每村都有1至2名科技人员定点帮扶。

    自2005年以来,连云港大力推进“科技入户工程”,通过培育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等措施,大力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全市呈现出“科技兴农”多方联动的格局。

    东海县在全省率先对21个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全面改革到位,每个乡镇配备的3~6名农技指导员,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一线生产;灌南县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在不同季节根据不同项目,积极引进、示范、推广科技新品种新技术;灌云县为确保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到位,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签订指导合同,以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利。

    现代农业科技的深入推广,带来了连云港现代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据连云港市农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截至目前,连云港市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面积已达231万亩和94万亩,高效农业占比达46%,拉动农民增收14个百分点。

    突破资本瓶颈:机制创新财源来

    有技术、有土地,但因为缺乏启动资金,很多农民对于发展高效农业、自主创业只能“望而却步”。思路在创新中突破。连云港市副市长邱志高说,全市通过创新土地流转机制集聚资本、创新合作经营机制用活资本、创新金融支农机制争取资本,逐步突破了限制农业内部增长活力的资本瓶颈。

    7月12日下午,记者在东海县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山左口乡交易市场目睹了“土地超市”的便利与高效。大厅内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着数十条土地流转信息,土地供求双方可直观、全面、准确地了解全乡待流转土地的详细情况。

    据连云港市委农工办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目前,连云港市所有乡镇均设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48个,累计流转土地面积120万亩。

    土地的集中带来了项目的集群、资本的集聚。眼下,连云港已建成不同层次的农业规模示范区(片、园)96个,总面积35.62万亩,2130户种植大户、680户养殖大户通过土地入股、技术入股、租赁承包等方式进园开发经营。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壮大产业规模、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载体,但会员一般都需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以经营好自己的产业项目。在连云港,合作社却有着许多独特的运营模式,农户没钱,也能平地起项目,借社生财源。

    灌南县新集乡田园养鸡合作社被村民们称为“脱贫合作社”。合作社社长周田园说,从去年初成立,合作社先后共吸纳会员176户,其中贫困户82户,一年多来,参加合作社的贫困户户均实现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

    新集乡田园养鸡合作社只是灌南县活用财政资金,助推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去年以来,省财政支持灌南县300万元专项资金,带动了全县30多家种养专业合作社先后帮助2900多个贫困户家庭实现了脱贫。

    据统计,目前,连云港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538家,今年上半年新增249家,农户参加合作组织比重达35.6%,带动农户69.17万户。

    贷款难一直是阻碍农民发展生产的一道“门槛”,对于农业大市而言,尤为突出。连云港不断创新金融支农机制,内外发力,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难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水稻 连续 农民增收
上一篇 : 夜游秦淮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