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中国式慈善:透明为何这么难?


    □□新华社记者叶锋周婷玉胡浩

    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日前推出的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人们终于可“一窥”善款的来源和去向。然而许多人依然感到“不解渴”:中国式慈善的透明之路为何这么难?

    弊端:信息披露缺失,损害慈善公信

    记者采访发现,与近年来快速扩大的捐赠规模相比,国内慈善事业信息公开的步伐明显落后。

    民政部数据显示,2006年社会捐赠总额首次超过100亿元,而2008年、2010年已两度突破1000亿元。

    长期研究慈善问题的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卢汉龙说,公众关注的慈善信息,诸如慈善机构负责人及团队背景、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办公行政成本比例等。而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显示,完全不披露和仅少量披露此类信息的慈善组织比例高达75%。

    今年7月31日,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正式上线,首次公布数十万笔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这被认为是迈出了慈善信息公开的重要一步。此举受到积极肯定的同时也引发一些争议。

    比如,个人捐款只有在10万元以上才能查询相应的援建项目和善款使用情况。一位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2000元的女士对记者说:“接受捐款不分多少,信息公开也不能‘嫌贫爱富’。”

    再有,此次平台选择率先公布玉树地震捐款的情况,并将陆续发布甘肃舟曲泥石流、云南盈江地震、日本地震等捐赠信息及善款使用情况。有人提出,信息公开不能仅选择热点项目,多年来累计接受的巨额捐款、实施项目等都应具体“晒出”。此外,地方红十字会的相关信息也应公开。

    症结:善款“只见来时路,不见去时踪”

    作为捐赠者,最关心问题莫过于“我捐的钱物用哪去了”,遗憾的是经常不得而知。

    记者8月3日查询中国扶贫基金会官方网站发现,网站公布了150页爱心基金及个人、企业捐赠者名单,但只能逐页浏览,没有查询功能;只有笼统的“爱心公众名单”,但没有标明捐赠款物用途;对于有特定时间和场合的捐赠,也只简单标明用途是“抗震救灾”“孤儿助学”等。

    《2010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显示,逾半数受访公众会经常捐款捐物,但近九成受访者表示从未收到过慈善机构的信息反馈。“汶川地震发生后单位统一募捐,我捐了2000元,到现在也没人告诉我钱花哪儿去了。”上海市民高民说。

    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说,慈善公益事业通常经历几个阶段,一是公布捐款数量;二是公布捐款运用的进展,并向捐款人及时反馈;三是信息的分类、加工,生产出相应的信息产品。“现在中国的基金会有一部分到了第一个阶段,很少有基金会可以做到第二阶段”。

    与此同时,屡见报端的违规事件让人心忧。比如,昆明红十字会原常务副会长阮姮利用职务之便公款购物、玩乐,温州市红十字会出纳陈某在5年里挪用公款126万余元……

    期待:脱去行政外衣,回归社会本位

    王振耀说,国内大多数公募性慈善组织或多或少带有行政色彩,参照行政机关的标准运行,在信息公开方面缺乏动力和压力。

    在方向上,慈善组织应尽快脱去行政外衣,回归社会本位。

    在环境上,要尽快改变慈善管理“有‘法’无‘办法’”的尴尬现状。应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操作办法和标准,对慈善信息公开等形成刚性约束力。

    在监管上,尽快改变“第三方”缺位的现状。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卢汉龙认为,应逐步建立起包括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行业自律组织、媒体监督、捐赠人和公众监督在内的社会监督体系和项目评估机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回归 缺失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