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邓俐刘艳涛
因为养猪排污,重庆市长寿区渡舟镇黄连村村民张淑梅和邻里之间不知吵过多少次架。“那时我也没办法,猪每天都得吃喝拉撒啊,只能把粪水排到河里。熏得人家不高兴。”她说。
自从两个五米的沼气池启用,情况完全改变了:免费供邻里9户村民做饭用气;猪场冬季用气供暖,节约燃煤钱2000元;沼气渣当肥料,每亩节约200元。如今,在她的猪舍周围,沼渣肥沃着土壤,绿树成荫、鲜花绽放,飞舞着蝴蝶和蜜蜂。
像这样的例子,在重庆农村随处可见。沼气建设已成为重庆受益农户最多、覆盖面最广、农民群众最欢迎的农业基础建设项目之一。
尝到沼气甜头的农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幸福的生活就从这里开始了!
乡村文明: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柴草乱垛、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粪土乱堆、畜禽乱跑、蚊蝇乱飞、烟熏火燎”是昔日重庆许多地区农村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
而眼前,渡舟镇黄连村村民魏国芳的家却是满园春色:干净利落的庭院,屋前屋后绿树掩映,菜园里种满了果蔬,厨房里再也看不到记忆中的干柴堆。正值中午,在地里忙碌了半天的魏国芳回到家中,轻轻一拧燃气灶开关,啪的一声,蓝色的火苗窜出。十几分钟,两个菜已经炒好。
富有开拓意识的重庆农民,如今不再仅仅满足于建一个沼气池,而是把建沼气池纳入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的统一规划,把沼气建设同改变农民生活条件、保护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推进新农村建设密切相连,把以沼气池为中心环节的农村生态家园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用沼气烧水做饭,既方便又卫生。农村妇女不再像以前受烟熏火燎了。没事晚上还能唱唱红歌。”合川区铜溪镇鞍子村村民沈胜贵说。合川区在生态家园建设中,把沼气池建设与农村改厕、改厨、改圈、改路相结合。截至去年底,全区共有32642户农户建起了生态家园,用上了清洁燃料。
如今,在合川区,农民一早起来,可在小庭院浇花淋菜喂鱼;晚上,从繁重家务活解脱出来的妇女可以聚在一起唱唱红歌,跳跳舞。农民群众有了交流思想、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时间和兴致。
重庆市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重庆市投入沼气建设累计12.2亿元,每年平均以27.7%的速度增长。农村沼气实现了从分散建设向规模化发展、从单一户用沼气向多类型沼气、从单一能源效益向综合效益、从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的“四大转变”。截至2010年底,全市农村户用沼气累计达到130万户,受益群众430多万人。
“农村沼气建设对于加快农村发展提速上档,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市农委副主任高兴明说。
循环经济:畜牧业与种植业的衔接点
把沼气池建设融入到2000万只无公害蛋(肉)鸡和40万亩无公害柑橘两大产业发展中,这是长寿区提升沼气发展层次的开始。“事实证明,沼气池是蛋(肉)鸡产业和柑橘产业的一个有机衔接点。”区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如果把鸡粪通过沼气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作肥料施于柑橘园,柑橘吸收其养分,果子的品质会更好。
养殖业是重庆农业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重庆是农业部确定的生猪、山羊、肉牛优势产区,客观上为农村沼气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畜禽粪便原料。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把种植、养殖、能源和环境有机地连结为一个整体。
“通过利用粪便、秸秆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推进农业生产从主要依靠化肥向增施有机肥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粪便利用方式和过量施用农药及化肥的农业增长方式,有效地节约水、肥、药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高兴明说。
重庆市农委提供一组数据:目前重庆市适宜发展沼气的350万户农户中仅有130万户发展了沼气池,适宜农户入户率仅有37.14%。在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中,已建大中型沼气工程只有731处,仅占大中型养殖场数量的22.04%。沼气工程发展需求巨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8-05/170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