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平谷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上)


    □□

    中共北京市平谷区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闫维洪

    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之后,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讨落实会议提出的工作任务,努力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既是我们从事“三农”工作同志的本职任务,也是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

    围绕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探讨四个问题。一是什么是农村经济以及农村经济的演变历程;二是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三是农村经济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四是今后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和任务。

    什么是农村经济以及农村经济的演变历程

    农村经济不是个新概念,但我们现在所说的农村经济,绝非彼时的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的内涵是随着国家的经济制度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经济主要是集体经济,以后演变为三块,即集体经济和自留地经济、庭院经济。这个时期,集体经济占据农村经济的绝大比重,也就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经济成分主要是姓“公”,就是三层集体经济。这个时期的农村经济结构是什么呢?传统的说法就是“农、林、牧、副、渔”。乡镇企业的前身,也即所谓的支农经济和个别村自主发展起来的初级加工业,全部归入副业之中。这个时期,支部书记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要做好大队、生产队两级,特别是大队一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文章。这篇文章做好了,也就基本做好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全部文章。这个时期涌现了很多好典型,既有农业产量高的好典型,也有产业结构调整好的好典型,还有敢于创新,突破体制、制度障碍的好典型,一些大队、生产队的高劳日值就是很好的体现。但也有的大队、生产队,可能劳日值不是很高,但当时的一些举措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进入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后,也就是实行大包干后,农村经济的结构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个时期,农村经济借助体制改革、政策放宽的威力,进入活跃发展期,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结构异彩纷呈,由农、林、牧、副、渔,扩展到工、商、运、建、服十大行业。经济成分既有集体的,也有个体的,还有混合所有制经济成分。所以在统计上就出现了乡(镇)、村、生产队、联合体、个体五层经济总收入的概念。这个时期的农村经济是结构剧烈转型、收入迅速拉开、要素空前活跃、总量迅速增长、思想全面解放的时期。从大的方面讲,为“三农”工作者,从村这个层面讲,为支部书记提供了空前的施展才能的舞台。

    农村各层次、各成分经济大发展的结果,使农村经济失去了原有的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特质,其他经济成分已经占到了农村经济总量的绝大比重。支部书记发展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重心,也由过去一门心思发展集体性质的农业经济,转变为大力扶持农户发展家庭经济,拿出主要精力投身发展乡镇企业经济。这个时期各级各类,特别是镇村两级的乡镇企业经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生力军,农村支部书记的成绩、荣誉、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乡镇企业经济发展的水平来决定的。这个时期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村经济的发展随之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个新阶段的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它的内涵变成了什么呢?笔者的理解是,它变成了在农村地区的各种成分和门类的经济总和。国家由此也取消了农村五层经济总收入的统计口径。这样的结果应该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个时期陆续发生了几次重大的标志性的事件,从而引发了农村经济结构成分的大变化,比如乡镇企业大批破产、倒闭、转制,土地的二轮延包,农村税费改革以及近期的两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建设用地控制等。这些重大事件的发生,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影响:一是经济成分更加多元;二是经济形态更加多样;三是集体经济比重越来越小;四是乡镇企业经济比重有所下降;五是农民就业渠道相对收窄;六是农业基础作用,特别是生活、生产功能越来越重要。这个时期,农民对支部书记在发展农村经济上的要求是,有好的就业岗位,有强有力的农业生产服务,有好的生产生活公益服务设施。农村支部书记的任务是什么?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地兴办经济项目,创造就业岗位,收取房租地租,为群众创造就业岗位等,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所以这个时期的农村经济从内涵上就演变成了在农村的各级、各类、各种所有制成分、各种形态的经济总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畜牧 总体 农业生产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