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佳
2011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当日,顾景舟、韩美林合作的“提梁盘壶”以1150万元摘得近现代及当代紫砂桂冠。此壶1988年由韩美林设计、顾景舟制作,直线与弧线交错运用,转折处明快流畅,提梁及盖的设计新颖、大方、突出,整体制作形成圆中有方、方中带圆的构图特色,壶身刻有篆书“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之铭文。尽管精美绝伦,这个1150万元的价格还是惊了众藏家。有不少从外地赶到京城的拍卖公司人士感叹,艺术品价格的翻涨之势实在过于勇猛,以至于自己成了“打酱油”的,根本买不到东西。
不过,与很多人收藏紫砂壶只是为了“投资”相比,家住南京成贤街的“老壶痴”王明哲,收藏紫砂壶就绝对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好,老人是古玩市场的常客,只要见到紫砂壶都要端详一番,为数不多的私房钱几乎都花在上面,学费也交了不少,收藏的紫砂壶有上千只,放满了家中的每个角落。在他眼中,他的所有藏品不管出身是否名贵,都是自己的“孩子”,他每天会用大部分的时间来照顾这些“孩子”们,俗称“养壶”。王明哲说,紫砂壶原料是陶土,又经过高温烤制,最初会带有火气和土味。但玄妙的是,只要经过日复一日的茶汤滋养,紫砂壶会逐渐出现温润如玉、色泽饱满的“包浆”,看起来非常有质感。“每天用壶来泡茶,或用毛巾蘸茶水擦,或直接用手抚摸,都是养壶的好办法。”不过这个过程是急不来的,王明哲长年累月地养壶,老人一双手布满了老茧,光擦坏的毛巾就有几十条。
真正收藏紫砂壶的人认为:紫砂文化博大精深,收藏紫砂壶要刻苦钻研,不能一味抱着拾漏发财的浮躁心态,否则根本不配收藏紫砂壶。
收藏紫砂壶之趣
中国,素有茶的故乡之称。中国的茶叶文化源远流长,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重的人文气息。茶具作为茶文化的物质载体,是茶文化主体的体现,而在我国最闻名的就是紫砂壶。
紫砂壶属于陶和瓷之间,为半烧结精细特殊陶器,表里都不上釉,壶的砂质中有肉眼看不到的气孔,既不渗漏,又有良好的透气性。夏季使用,好比土冰箱,存茶过夜,不起腻苔,不易变馊。冬天用沸水冲茶,或置于火炉上炖茶,都不易炸裂,更妙的是砂质壶壁能吸附茶汁,蕴蓄香味,久经使用,壁内积聚“茶锈”,即使不放茶叶冲水,也有余香,这是紫砂壶非常实用的一面。
紫砂壶又有其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从明代开始,紫砂壶就一直得到历代名人雅士的追捧,赋予紫砂壶很高的艺术元素在里面,在小小的一把紫砂壶上面可以将诗、书、画、印、雕塑等等艺术元素融入里面,这已经远远超出一把壶的实用功能,已经提升到比较高的艺术品和收藏品的层面。从历史上看,不少著名的文化人、诗人、学者、书画家、名人,都曾以各种形式参与紫砂壶艺的创作,并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影响着紫砂壶艺的发展,如董其昌、陈鸿寿、吴昌硕、吴大澂、蔡元培、黄宾虹、吴湖帆、李可染、启功、吴作人等等,不胜枚举,所以紫砂壶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收藏紫砂壶之趣,在于体会其“书卷气”——紫砂壶堪称中国文化一大艺术瑰宝,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文人雅士对于壶的喜爱是显而易见的,不但是陶冶情操,享受生活,更是自己品质生活的提高。譬如有一古传茶壶盖上印有“也可清心”四个字,因为茶盖是圆的,四个字均匀地排列,人们在品茶时,可欣赏到壶盖上字的制作意趣。它有多种读法,如“也可清心”、“可清心也”、“清心也可”、“心也可清”,当人们在“把玩”这个古紫砂壶时,能够体会到的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博大精深的境界。
养出壶的精气神
紫砂壶因其材质的特点,表现出一种其他器皿所无法企及的优点,那就是它与使用者能进行感情交流,对它倾注的感情越多,它对你的回报也越深沉,越发可爱,光润古雅。所以说,好茶壶不要束之高阁,而应该经常使用把玩。明人周高起说:“壶经用久,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人手可鉴。”这句话,实际上是用壶、养壶的根本之法。
真正的好壶,仅仅是泥好,工好,款好还不够,还必须通过“养”,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壶不养不出神”,紫砂壶只有多用多养才能出神。所谓养壶就是指紫砂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保养之后,在表面呈现出如玉的光泽。这种光泽由内而外,幽亮内敛,有古朴高雅的气势。用紫砂壶泡茶之前可以先用热水冲洗一下,醒醒壶,让紫砂气孔预热一下,有利于吸收茶水,洗茶的水用来淋壶,淋上茶水之后,用软毛小刷子或者专用的养壶笔刷一刷,让茶水在壶身分布更均匀,同时也防止了茶水中的杂质和茶垢在壶身堆积,堵塞气孔。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7-30/16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