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看泗阳农机社如何解“三难”


    □□张耀西刘西

    机插秧推广难、籼改粳栽插难、缺劳力种田难,这曾经困扰江苏泗阳农业的“三大难题”,如今被这里的农机合作社一一破解。今年“三夏”,该县在新增30万亩粳稻、天气干旱少雨等特殊情况下,竟然比去年提前3天完成47.8万亩水稻栽插任务。采访中,笔者听到最多的是“有了农机合作社,现在种地不难了”。

    一个“社”字圆了多年梦想

    “收麦不用刀,插秧不弯腰。”这句顺口溜在泗阳流传了几十年,也寄托着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渴望与梦想。

    2001年,泗阳县有了第一台水稻插秧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机插秧在该县并未得到快速扩张,2008年全县机插秧面积不足2000亩,插秧机并没有让多数农民“插秧不弯腰”。

    水稻机插秧推广难,难在哪里,如何攻克?去年,该县通过对多年来机插秧推广工作进行细致深刻的梳理分析,发现一直把缺少技术、机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农民作为推广主体,是水稻机插秧工作未能得到有效推广的主要原因。

    副县长刘娟告诉笔者,为了突破机插秧推广“瓶颈”,县里组建了第一家绿园农机专业合作社,把机具集中、品种齐全、技术全面的农机合作社作为水稻机插秧推广主体,大力开展水稻机插秧服务和规模化经营,从根本上解决“有人带头”的问题。

    绿园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李前保说:“农机社把农户的活揽下来,解决了农户不愿做、不会做的育秧难题,他们育出来的秧好,插秧质量高,收费价格低,很受农户欢迎;过去插秧机放在墙脚下生锈,现在成了你争我抢的宝贝。”

    选准实施主体,出台政策鼓励,激发了更多的农机大户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县农机合作社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到2011年6月底,全县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53家,共吸纳社员1244户,固定资产总额4600多万元,拥有大中拖、收割机、插秧机等大中型农业机具1300多台套。

    “三笔账”算出30万亩“籼改粳”水稻“四改”(旱改水、籼改粳、人栽改机插、直播改栽插)是该县今年水稻生产的深刻变革,其中仅“籼改粳”一项全县就达30万亩!

    按理说,“籼改粳”产量高、米质好、价格高、种植户收入多,农民一定会高兴接受。然而,令县委、县政府始料不及的是在“籼改粳”过程中遇到了阻力。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经过深入调研,弄清了农民抵触籼改粳的真实原因:一是粳稻不好育秧,育秧技术难掌握;二是粳稻不好栽插,每穴至少三株,费事费时费工费本,每亩栽插费用高达150元;三是粳稻需肥量大、成熟偏迟,影响秋播作物适时早播。

    如何才能消除农民疑虑?该县一方面利用农机社的优势,借助农机社的力量,一方面组织农口部门人员和镇村干部深入田头,和农民算好“三笔账”:

    一是成本账。手工育秧栽插每亩需投入籽种、农药、肥料、秧田、水电、人工等合计330元的综合成本,而机插秧包括自带秧苗并栽插到位,每亩确保7万株基本苗仅需180元。二是收入账。按照每亩粳稻与杂交稻同等产量水平550公斤、每公斤粳稻比杂交稻价格高0.50元计算,每亩粳稻可比杂交稻增收275元。三是节约账。人工育秧栽插每亩大田需秧田0.1亩,机插秧育秧仅需要0.01亩,节约秧田面积90%,30万亩粳稻节约秧田27000亩,种植小麦可增产12400万公斤。

    “三笔账”让农民看到了“籼改粳”的好处,30万亩粳稻被迅速落实到户,农户纷纷与农机合作社签订育秧栽插合同。今年,该县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1.75万亩,单机水稻机插秧育秧面积达到3400亩。

    “全程托管”让农民轻松外出

    7月3日,王集镇徐渡村农民胡学全与本村农机合作社签订5亩水稻托管协议后,便匆匆外出务工。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王锐告诉笔者,他们已经与1126户农民签订了这样的协议。在泗阳县,像胡学全这样将土地托管出去、自己放心外出务工赚钱的农民越来越多。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和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如何处理手中的责任田成了不少农民的“烦心事”,抛荒于心不忍,种植又不划算,部分农民工因此成了“农事候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粳稻 土地 秧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