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强村富民的“垢冢模式”


    □□本报记者何红卫通讯员李家泉舒兵

    从一个集体经济收入不到1万元的薄弱村,跃升为年收入近50万元的经济强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800元,并先后获得湖北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荆门市循环经济示范村、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让沙洋县高阳镇垢冢村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蜕变。

    日前,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侯长安同志批示:垢冢村发展集体经济的经验有很强的指导和示范意义,垢冢村能办到的事,其它村应该经过努力,也可以办到。

    从“背靠背”到“面对面”——筑牢发展的坚强堡垒

    垢冢村现有17个村民小组,628户,2256人,党员58人,耕地面积4430亩。

    该村先后两次与邻近的花坪、烟南村合并,然而村民“合村不合心,难合力”;党员干部“几面墙”,开会、吃饭都“背靠背”,坐不到一起;村级债务108万元,党员群众像样的活动阵地都没有一个,从1993年起,12年间换了6任支部书记。

    2005年8月,高阳镇党委决定将原居委会干部李德平下派到垢冢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平走村串户访党员问群众,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班子成员不团结、办事不公正、发展无门路,党员群众不信任干部。

    “强村必须先强班子。”拆掉村“两委”班子成员心中的“隔墙”,增强班子的战斗力,成为摆在李德平面前的“第一道槛”。他和村“两委”一班人面对面的交心谈心,逐渐消除了大家心中的“积疴”,将他们团结起来,成为“黄金搭档”。

    同时,村“两委”班子成员郑重在党员群众大会上作出“三不”承诺:不打自己的“小算盘”,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当混日子的太平官。村里新建的金针菇大棚效益好,农民新居可享受近5万元的项目补贴,这些“划得来”的好事,没有一个村干部申请,全部让给群众。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支部副书记李清泉喂养能繁母牛16头,建食用菌大棚3个,年纯收入10多万元。如今,该村5名班子成员都有自己的致富项目,为村民探出了一条条致富路,成为村民信服的致富先锋。

    发展村集体经济,村党组织引导党员带头富、带领富。党员李功桐掌握牛粪种植双孢菇的关键技术后,免费传授给村民,带领400多户农户种植双孢菇,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带头人”。

    如今的垢冢村,村党组织的威信树立起来了,村党支部“堡垒”的作用越来越强。

    从“多点开花”到“一枝独秀”——撑起致富的支柱产业

    垢冢村一直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种水稻、种油菜、种金针菇的都有,却都不优,更不强。多点开花,一枝也不艳。

    资源没有优势,增收没有门路,发展集体经济路在何方?垢冢村距沙洋县城不到5公里,交通便利,能不能在金针菇种植上做些文章?

    2005年,投资1500多万元的沙洋科牧养殖公司落户垢冢,为该村“孵”出了一条产业:“秸秆养牛—牛粪育菇养虾—菇料还田。”于是,以农业循环经济作牵引的集体经济发展思想逐渐清晰起来了。

    方向敲定,规划先行。村“两委”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签订合作协议,聘请该院2名教授长期担任经济发展顾问,帮助制定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3年规划》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5年规划》,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种植、养殖风险大,技术如何跟上?销售如何保障?村“两委”班子成员牵头成立垢冢牛业、绿之丰食用菌和金鑫小龙虾3个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统一供种、统一供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渠道,回收产品”的“四统一,一回收”服务。合作社吸纳会员360人,村集体每年依托合作社获得有偿服务费3万多元。2009年,双孢菇出现滞销。村“两委”班子成员与合作社党员骨干组成销售专班跑市场,短短几天时间就打开了销路。

    变废为宝,做大做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让垢冢村驶上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快车道”。村党组织引导村民利用花生藤、玉米秆、红薯渣、小麦秆等废弃资源发展肉牛养殖,全村养殖能繁母牛1200多头,年可出栏肉牛5000多头,年循环利用秸秆等废物废料60多吨。带领村民探索出牛粪种植双孢菇、养殖小龙虾、生产沼气新技术,年产食用菌900万斤,养殖小龙虾1800亩。村民还利用食用菌废料和沼气废液还田1000余亩,亩平节约化肥40公斤,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综合效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金针菇 食用菌 新农村建设 母牛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