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汗水浇出丰收麦


    (上接第一版)

    抗灾增产措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通过良种补贴的政策杠杆,实现了主产区小麦良种全覆盖。采取精量播种技术,基本做到适墒适期播种,实现一播全苗。越冬前让幼苗‘吃饱喝足’,确保安全越冬。”安徽省农委副主任王华说,一系列关键技术的落实到位,为小麦稳产、高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优良品种、科学播种、配方施肥、病虫防治四项关键技术推广取得新成效。王华说,增产潜力大的半冬性品种面积达2662万亩,比上年扩大16万亩。播后镇压力度明显加大,主产区镇压覆盖面达4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3388万亩,比上年扩大280万亩。氮肥基施比例下降,拔节肥、后期叶面喷肥均比去年扩大20多万亩。

    抗旱田管中,浇灌7760万亩次,基本做到能浇尽浇,大部分地区浇灌2次以上。追施返青肥1980万亩,比上年扩大138万亩。拔节肥2991万亩,叶面喷肥3534万亩次。纹枯病、赤霉病、蚜虫等病虫害防控7458万亩次,比上年扩大1324万亩次。

    著名小麦专家、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马传喜说,旱情最严重的时候,全省数万名农技人员不间断地服务在田间地头,专家与农民手把手、面对面地技术指导,对口服务3.46万农户,入户服务22万次。对口服务大户2242个,入户服务1.58万次。越来越多的农民学会了科学种麦。

    政策支持力度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6月6日,在太和县旧县镇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安徽省小麦测产专家组现场对该县种粮大户徐淙祥的2.59亩小麦进行实割测产,平均亩产达741.7公斤,再创安徽小麦单产历史新高。

    “今年的好收成是浇出来的。”徐淙祥说,尽管今年小麦生产遭遇了大灾,但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实实在在地推动了抗旱田管和良种良法配套,示范片小麦长势仍然好于上年。

    安徽省财政厅农业处的同志说,全省小麦良种补贴政策继续全覆盖,农机具购置补贴继续向小麦主产县倾斜,省财政继续安排小麦良种良法配套补贴资金支持核心示范区建设。中央财政先后3次下达3.4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安徽小麦抗旱田管。

    安徽省政府先后4次下达1.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抗旱田管。两次下达抗旱用电5920万度支持受旱地区抗旱灌溉。将8.98亿元粮食直补和50.66亿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全部提前拨付。主产区市、县财政累计投入抗旱田管专项资金7亿多元。

    大县、大片和大户起到了支撑作用

    继涡阳实现小麦亩产超千斤之后,

    地处黄淮海南端的皖北小麦主产区又有蒙城、太和等一批小麦生产大县跨过了亩产千斤行列。

    150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503.8公斤,比上年增加6.6公斤。种麦大户平均亩产471公斤,比上年提高23公斤。大县、大片、大户在科技应用、抗旱田管措施落实上充分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对全省小麦产量提供了强力支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安徽省在继续加大33个小麦主产县、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种麦大户的攻关力度,优惠政策、农业项目、服务力量向大县、大片、大户倾斜安排。一批市县启动了小麦千斤市(县)创建活动。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90个,比上年增加5个。据主产区统计,种麦大户3573个,面积154万亩。种麦合作社1794个、面积357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387个、123.8万亩。

    从秋天到冬天,从春天到夏天,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安徽全省各级农业部门一共组织了4056次现场观摩活动,38万人次参加。省农委实行抗旱保苗春管进度日报制,“三情”、灾情和主要农资供求、价格情况周报制,为决策和指导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付出总有收获,辛勤的汗水不会白流。”据安徽省物价局价格监测局测算,每百斤小麦现金成本44.99元,比上年增加8.49元,现金收益58.71元,比上年增加1.5元。全省小麦总增收3.65亿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专项资金 核心 镇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