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兰文/图
提起北京市延庆县八达岭镇小浮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李红,大家都知道他是有名儿的“性格主任”,脾气来时风风火火,说话做事雷厉风行;心肠软时,针眼儿大的事儿都能吧嗒吧嗒地掉眼泪。
就是这么一个“性格复杂”的村主任,依靠一些精妙管用的“土招”,硬是把一个“错综复杂”的村给管理得井井有条,在方方面面树立文明和谐的典范。这几年,村里一直悄悄流行着一套民间“李主任环保正传”,说的就是这位“性格主任”的“治村当官儿”趣事。
干干净净环境立村
以前,小浮坨村村主任这活儿很烫手。那时,小浮坨村是全镇出了名的脏乱差村,大街小巷垃圾遍地,下雨污水横流,年年上访户是一拨接着一拨,私搭乱建、堆柴火,谁想咋地就咋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2004年李红走马上任了。
李主任治村有方法,该说硬话的时候就挺直腰板儿,该发动群众的时候就身先士卒。
拆除违建,综合治理。几年前的农村,房前屋后私搭乱建是常事,这给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带来极大的难度。推行改水改厕,老观念、旧习惯的摒弃是重头戏。村民们随意惯了,听不进理儿。听说要改厕,李红的老父亲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指着李红的鼻子嚷道:“这是你爷爷留下的,哪儿你都动不得!”村两委班子一商量,各自回家做工作。没几天,李红等四人利利索索地拆了违建、改了厕。后来,村民看着“代表”的房子整得不赖,也“照猫画虎”,把自家的私搭乱建和厕所拾掇了。
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在大多数村民还没弄清“垃圾分类”概念时,李红就清清楚楚地解释了啥叫“有害垃圾”,啥叫“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没多久,小孩儿明白了,拿到村委会能换回铅笔或笔记本的灯管和电池,都叫有害垃圾;老人也明白了,倒进垃圾池可以重新做肥料的叫可利用垃圾。有用谁还“舍得”乱扔?对孩子们推行垃圾分类奖励,早在几年前就让李红作了试点,家里大人在小孩儿的带动下,把村里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做成了全县的典型。
大街小巷,义务管理。曾经有一位公路部门的干部经过小浮坨村时,看到上百人护路一时摸不着头脑,打听了一下还是长期义务的!干了几十年公路工作,没听说哪个村这么多人义务护路!后来,村民给这个干部揭开了谜底:“李主任在喇叭上吆喝了,党员干部、没事儿的村民自己动手,打扮好了是自己的脸面!”街头巷尾、农家门前,村委会在绿化美化上下了大工夫,种植了多种花灌乔木,覆盖率达到90%以上。小浮坨村一下子变成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大花园。这么好的室外环境,如何保持长久?李红的脑子一转,“门前三包”,自家周边的绿化任务各自负责,苗木旱了自家浇,果实收获自家收。东家看西家,南家比北家,老百姓的觉悟是越来越高。打那以后,村里义务护路队、义务巡逻队、义务环保队陆续成立……
方方面面构建和谐
活干了不少,村民还是说不累。因为有一天,一个新词儿传到了他们的耳朵里——新农村建设。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提前干的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村人心气儿足了,李红和新领导班子也借着这股劲儿放开了手脚。
绿化美化、节能吊炉、污水处理、小流域整治、可集雨的设施大棚……一揽子工程下来,李红四年多的“任职表”填得满满当当,“沉寂”惯了的小浮坨村也“一反常态”,甩开了步子往前迈。
当李红和村民们埋头大干时,“想都想不到”的上级和上上级领导陆续前来参观考察,还说这是典型。小浮坨火了,生态文明村、市级卫生村、环境建设先进村……金杯、银杯,还有群众口碑,一个都没少,脚挨脚地都落在了村里。
再后来,国家环保部验收全县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视察的新农村建设典型就是小浮坨村。村民们受宠若惊,有心的人从这里看出了村里这几年忙活的共性,感叹了半天说:“现在才明白,那么多奖状都沾了一件事儿的光——搞环保!”
环境让村里美了,可光美脸蛋不能当饭吃,村民还是富不起来呀。李红盘算着村里必须有长远的产业发展。依山而建绿色农庄是个路子。于是,小浮坨村以逐年投入的方式陆续建设农业设施大棚,动员村民们发展蔬菜产业,逐步带领农民致富增收。从2006年起至今,小浮坨村300栋春秋大棚,27栋日光温室大棚拔地而起。为了打出品牌、闯出市场,村里还专门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实行产前统一采购农资、产中统一技术服务、产后统一销售的“三统一”服务,并注册了“唯吾知足”有机蔬菜商标,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能力。几年来,新鲜的有机蔬菜成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采摘的特色招牌,合作社菜农成员每年户均增收5000多元,他们从设施农业发展中尝到了更多的甜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7-14/168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