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倾力补齐农田水利建设短板


    本报评论员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在部署当前要全力以赴完成好的重点任务时,第一项就是“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这是科学分析我国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现状与保障粮食安全形势后做出的战略决策。我们要牢牢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掀起新高潮,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千百年来,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富庶的鱼米之乡大都依傍于丰富的水源环境;到了现代社会,我国总产量70%的粮食、80%的商品粮和90%的经济作物产自占耕地面积不到50%的灌溉农田。可以说,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农业的命脉。近年来,我国极端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不可预见性日益突出,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日益加剧,建设“旱能浇、涝能排”的完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成为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成为当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但是,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可以说,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因此,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此次提出“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正是对这一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之策,下大气力在全国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全面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持续改善农业水利基础条件。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必须处理好骨干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的关系。当前一些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与田间工程配套不同步,影响了水利设施效益的充分发挥。因此,一方面,要重点支持“动脉血管”——大型灌区干渠、支渠的建设和改造;另一方面,更要加大力度对“毛细血管”——毛渠、斗渠进行疏通,切实搞好田间渠系的配套完善,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参与的关系。农村水利涉及面广、公益性强,必须做到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力相结合。政府要加快实现公共财政对水利特别是农村水利领域的全覆盖,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公共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要充分考虑农村水利的特点,广泛调动受益群众的积极性,通过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工投劳兴修水利。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必须处理好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各地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地方财力状况,科学规划农村水利发展目标和任务,优化农村水利发展结构和布局。要更加注重工程质量,更加注重工程管理,更加注重工程效益,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让农民群众长久受益一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处理 农民群众 耕地面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