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绿色发展泽后人


    据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记者郭奔胜吴晶晶)既要发展的金山银山,更要生态的绿水青山。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下来,提出到2020年要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人口继续增加,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弱,成为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近年来,尽管我国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取得积极成效,但水、大气、土壤等污染仍然严重,固体废物、持久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持续增加,水土流失严重,天然森林减少,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我国经济增长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也没有根本改变。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说。

    深化污染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保护和修复生态,着重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从党和政府的号召走向脚踏实地的实践。

    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我国首次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确定为约束性目标,向高耗能、高污染亮起红牌。党和政府还明确提出环境保护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状况。

    全国上下积极行动起来建设生态文明。在江苏,近4年关闭5000多家小化工企业,太湖周边的小化工厂全部退出;在内蒙古,最新监测数据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区域内的林草覆盖度由退耕前的15%提高到70%以上,惠及近600万农牧民;在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了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等20个子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可喜成就: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日益显现;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到2010年底,全国一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588处,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9%;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奠定基础;环境保护基础能力日益提高,一大批高、精、尖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广泛应用,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环境质量监测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生态保护 森林 水土流失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