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培玲梅文
7月10日,当代著名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的装置艺术新作《背后的故事—7》,即将结束在大英博物馆的展出,启程回国。在为期两个月的展览中,徐冰又一次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向世人讲述了一段中国山水画的传奇——用一个可观、生动的光箱,辅以诸多价格低廉的日用品,模拟中国画家王时敏1654年所作、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一幅山水竖轴;又一次,他将中国文化所蕴涵的传统智慧,运用到当代艺术创作理念,架构出一篇现代与历史的经典对话。
当代艺术的魔法师
自古,魔法师就是一个充满神奇、令人向往的职业,完全能化腐朽为神奇。由此,一个“哈利·波特”近些年风靡全球,小说版能在两百多个国家累计销量达三亿五千多万册。如此火爆,这故事真是惊险曲折、离奇感人到不行了吗?不尽然,其实主要是人人心中都有一个魔法师的梦,都希望自己能幻化万物,缔造传奇。生活中,有些人已经做到了。在当代艺术领域,致力于“环保”“低碳”等主题创作的徐冰就被称作是魔法师。
5月12日,徐冰的新作《背后的故事—7》在大英博物馆3号馆开展。进入展厅,观众首先能看到一个约6米高的木制框架光箱,光箱表面是一块磨砂透光有机玻璃,玻璃上映照出一幅典雅的中国传统山水竖轴。正当一部分观众立在光箱前聚精会神地“研究”时,光箱后则不时传来一阵阵难以自禁的惊叹声。走过去一看,原来如此!从展厅入口正面看过去的这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竟是一堆“杂乱无序”的物件:枯树枝、玉米壳、麻线、废报纸等。
这幅“画”,既没有山水也没有绘画,而是用这些材料立体营造出一幅二维画面的意境,画面实际上只存在于空影之中,像风景的灵魂在与古人神交。“这件作品其实是一幅‘光的绘画’,我只是通过对物品与磨砂玻璃间的距离进行调控,便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光影下,物体与磨砂玻璃板离得近,玻璃板的另一面就会显示出清晰的形象;离得远,就模糊,这手法就像中国水墨画的晕染。”讲起自己的新作,徐冰的脸上依然留有一丝兴奋。
中国传统智慧的应用
“徐冰就像一位魔术师,能够在创造出一种影像之后再告知你影像的秘密是什么。”对于RobertHarrist,Jr的这句评价,徐冰却笑笑说:“不是我会魔法,而是中国老百姓早就用卓越的智慧,造就了中国的民间艺术,并形成了一个特点,即用最低廉的材料表达出最美好的生活向往。这幅‘山水画’,只是我对这种传统智慧的应用而已。”
截至目前,徐冰的多项作品轰动海内外,被国内外公认为当代艺术家,而他常说自己的艺术灵感多来自民间,来自传统的中国元素和文化基因。2008年,徐冰开始创作《凤凰》,他用民间艺术的手法,将建筑工地常用的铁锹、铁丝等低廉的材料,运用到整个制作过程,打造出了两只28米长的巨型凤凰。在历时两年多的创作过程中,参与制作的北京通州奕东园艺术雕塑厂的农民工,渐渐被徐冰对“平民、尊重”的见解所影响,这些中国最基本的劳动者,开始将自己的智慧融入制作过程,而非简单的奉命加工。“那些农民工极其有智慧,他们对各种材料的衔接处理和作品设计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完全被卷入到共同创作中去,这是我们共同的作品。”徐冰说。
2010年3月27日,《凤凰》在今日美术馆正式“飞翔”。许多出租车司机争相来看,经常造成美术馆周边堵车。一位司机曾对媒体说:“虽然这凤凰用的材料很便宜,有的还有铁锈,但我觉得它很美、很有尊严,我也很想像它们那样展翅飞翔。”
同年5月,《凤凰》飞抵上海世博会。展出后,国内外各界人士好评如注,认为《凤凰》是目前唯一没有受到西方当代艺术影响的中国装置艺术作品。对此,徐冰总是淡淡一笑说:“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对凤凰带有一种神性,因为构成凤凰的材料被无数劳动者用手触碰过,而劳动者的智慧又融入到材料作品中。所以说,只有中国的土壤才能孕育出它,而非我个人努力就可以。”
真正的艺术源于生活
不止《凤凰》,徐冰其他作品,诸如《天书》、《地书》、《英文方块字》等,都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在当代艺术史上画上亮丽的一笔。提及成功的原因,他说得很简单:“艺术源于生活。”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7-09/168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