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虎涛王军霞文/图
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孙悟空、红孩儿、猪八戒等艺术形象在灯影下闪耀登场,幽默风趣而口语化的对白,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方淮调,让台前的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这是近日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十几位老人组班在西姚堡村演出皮影戏时的一幕。
皮影戏曾是四五十年代河北农村最流行的民间艺术,据传,北京宫廷皮影传入冀南后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冀南皮影,曾有过“北有唐山,南有邯郸”的美誉。2006年冀南皮影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该剧班还荣获河北省文化厅“农村文化之星”称号。
时至今日,冀南皮影却陷入十分尴尬的生存境地,濒临失传。为拯救这一民间艺术,成安县十几位老人组班在农村巡回义演,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有84岁,最小的也有67岁。现年74岁的申国瑞老人是这个班组的创始人,他告诉笔者,由于皮影属于口传心授的艺术,现在很多皮影尚在,但艺人已去。尚在的几位皮影艺人中,还有几位因年事已高而无法出演,只剩下他们这几位身体好点的老人还能演演。“再没有那时的红火劲儿喽!”申国瑞感慨道。
“他们真不容易,年龄这么大了还演得这么卖力,这么精彩。”听西姚堡村的贾英会这么说,村民郭清元也凑上两句:“皮影戏还是我小时候看过的,现在能再次看到皮影戏演出,我太高兴了!还有这些年轻人和小孩们,大伙儿都觉得非常新奇,非常高兴,你看今晚来观看皮影的人多多啊!”
“他们唱的是淮调,真希望他们能传承下去。”正在看演出的一位老大爷一边品着台上的唱腔,一边希望着。
为了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得以传承,申国瑞等十几位老人还对传统经典剧目进行了改编,把农村现实中的一些故事编成皮影戏,同时增加了赵本山、宋丹丹等具有现代气息的文化元素。用“古老的文化演现代戏”,赋予皮影艺术新的时代内涵,这是申国瑞老人和伙伴们的新追求。他们不停地走乡串村,义务巡演,一方面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一方面寻找接班人,现在已有20多名年轻人在跟着他们学习。同时,成安县也把北漳等三所学校列为皮影戏培训基地,学校把对皮影有兴趣的学生集中到一起,利用周末进行培训,由老艺人教他们练习皮影的基本手法。
“太好玩了!像木偶一样,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它。我练习的影人是孙猴,专门打妖怪。”北漳学校贾天亮高兴地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7-09/168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