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科技大会战:已助夏粮八连丰再推秋粮不放松


    本报记者曹茸

    6月21日,农业部宣布夏粮增产已成定局,冬小麦将实现八连增。夏粮“八连丰”、小麦“八连增”是在极为不利的自然□□条件下取得的,来之不易。本报记者尤其在阮蓓耕

    地等生产要素增长有限的情况下,科技进步改善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效能和组合,使农业生产跳出“逢灾必减”的怪圈,实现“收益递增”。

    小麦产量创新高,科技进步贡献大

    专家表示,我国发展农业的基本经验有三条,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近年来的农业生产实践证明,农业发展对科技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最终要靠提高单产来解决,而提高单产主要靠科技进步。

    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肖世和告诉记者:“今年小麦种植面积不仅比去年增加了100多万亩,单产也有望超过去年。据实收现场反映,西南地区实现恢复性大幅增产,河北、山东北部等地区,小麦单产也有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为单产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主导品种已占总播种面积的2/3左右,亩产比当地老品种提高5%以上。”

    在遭遇严重灾害的情况下,不少地区小麦依然实现了总产单产双提高,殊为不易。沉甸甸的丰收果实得益于新品种新技术的配套和科技服务机制的创新,更得益于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记者了解到,全国2000个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800个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800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80万科技示范户对带动大面积生产水平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万亩高产示范片比大面积增产5%-10%,科技示范户比普通农户增产5%-10%。

    与此同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日益完善,也让更多农民分享到了科技进步的成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2120个县(市、区)基本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占应改革县(市、区)的80%。通过建立“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推广机制,示范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95%以上,示范区平均产量增长10%以上。

    夺取秋粮丰收,科技会战再发力

    夏粮到手,如何再夺秋粮丰收,是摆在农业科技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全年粮食看秋粮,今年科技大会战的全面成效关键也要看秋粮。农业部提出,要因时、因地、因作物开展全年全程科技服务,在作物生长的关节点上切实发挥出科技增粮的效力。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日前在黑龙江调研时指出,玉米是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下力气推进我国玉米的稳定增产,分品种、分区域、分季节研究玉米稳定增产的技术措施,要在品种、技术、机械等技术集成和创新生产模式上进行攻关、提升。

    高产创建是实现粮食大面积均衡丰产的重要途径。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曾指出:“要突出抓好大协作、标准化和新机制三个关键点,强化行政推动,整合项目资金,集成推广技术,创新服务机制,推动高产创建向纵深发展,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力争实现粮食连续第八个丰收年。”

    据专家分析,2010年粮食总产增加的份额中,玉米占了一半以上。近10年,我国玉米单产从320公斤增长到了370公斤,这是玉米总产增长的重要因素。但玉米生产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是需求的刚性增加,另一方面受水资源等条件约束,面积扩大的潜力还未充分挖掘。

    农业部科教司司长白金明告诉记者:“农业部正抓紧研究玉米稳定增产科技行动方案。‘十二五’期间将筛选、示范、推广一批高产、优质、节本新品种,完善与创新一批重大关键技术,集成组装一批不同区域特色的技术模式,推广形成以高性能机械化为特征的玉米规模化、现代化生产体系。”

    水稻占我国粮食总产的近40%,水稻的丰歉对全年粮食生产意义重大。目前,长江中下游早稻处在孕穗抽穗期,中稻处于分蘖期。据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判断:“眼下长江流域的强降雨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只是局部的,因为前期温度高,早稻群体长势甚至比往年好。”对于因涝受灾稻田,他建议:“要及时放水、搁田,同时要注意早稻纹枯病防治,在氮磷钾配合的情况下,后期施肥以钾肥为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粮食 小麦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