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用一体化信息解市场“死结”


    本报记者吴晋斌马小林

    “卖难时,我们被称为菜贩子或不法商贩,买难时又叫我们农民经纪人。”以太原桥西批发市场为基地,在山西经营蒜薹的唐喜士这么抱怨。从业20年来,老唐觉得挣这个挨骂钱太委屈。

    蔬菜市场的“死结”是:买全国卖全国的市场自发形成了一体化的市场,但没有一体化的信息,市场失去了调节功能。因此就造成:尽管个别种植品种不平衡,在批发市场上“撞车”而出现菜贱伤农,但是零售市场反应迟钝,仍旧高位运行。

    价格大起落背后

    不久前的4月份,刚发生过卷心菜和西葫芦在局部地区地头每市斤以“分”为单位卖的悲情故事,而5月份西葫芦的20倍提价之旅就出现在新闻报道之中。

    蔬菜市场的这种变化和时令有关,这个时间差和以往年份叶菜类和茄果类蔬菜价格巨幅波动的周期基本吻合:5月份之前,叶菜类的本地菜和外地菜大量集中上市前后,价格会下降。此后,茄果类蔬菜就会成为降价主角。换个时间,如到了秋季,降价的主角又会发生在甘蓝等品种上。

    时令菜在局部地区地头以“分”为单位卖,正是种植面积增加、南北同步上市的配置失当共同造成的。

    而观察非时令蔬菜,比较去年同期会发现,多数蔬菜品种的价格依然高位运行。原因在于,消费者对蔬菜的消费增大,扩大了蔬菜的供需量,蔬菜绝对数量少导致的供不应求,支撑蔬菜市场在高位运行。

    局部的菜贱伤农源于资源配置失当。蔬菜配置失当分为三种,一种是蔬菜品种种植面积配置失当,某些品种多了,某些却少了;另一种是蔬菜上市时间配置失当,批发市场上南北蔬菜“撞车”;还有一种是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蔬菜数量的配置失当,造成人为短缺。

    “撞车

    ”把蔬菜撞成

    “输”菜

    4月中旬,一辆载满菠菜的山东货车开到了太原桥西批发市场,本应该接货的蔬菜商却关掉手机了无踪影。市场负责人说,这类事件绝非偶然,如果判断一车菜的价格抵不上运费,蔬菜商就会弃货而去。每年都会有冷库的存菜出现无主的事件发生。

    如今,买全国卖全国成为蔬菜市场常态,南北方在蔬菜供需上形成了互补。    

    如果气候正常,蔬菜商的调度得当,南北蔬菜市场是基本供需平衡的。但是这种平衡是脆弱的,比如今年,山西气温趋暖早,南方等地有倒春寒,结果导致了本来应该错开的上市时间,变成了同时涌进市场。

    山西的蔬菜到外地上市,也会出现撞车。山西的圆白菜经常会在广州与湖北的菜撞车;山西的莴笋、韭菜也有类似遭遇。

    “撞车一次,菜农赔一年,来年就会减少种植面积,城里人吃一年贵菜。我们这些人稍有不慎,就赚一次赔一次,一个轮回下来,糊个口可以,发大财难。”唐喜士说。

    市场缘何选择人为短缺

    西葫芦从“菜园子”到“菜篮子”价格翻了20倍的事件,不是今天才有,也不是只有西葫芦如此。“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提出把蔬菜零售商放在了聚焦镜下,其结果是板子打在了层层加码上。

    桥西批发市场,每日上午10时以前,来批发蔬菜的大多是太原市的二级批发商和零售商;11点以后,太原市周边祁县等县的二级批发商和零售商会赶到这里批发蔬菜;到下午4点左右,距太原更远些的忻州、朔州市县的二级批发商和零售商也会赶到。

    市场的不确定性就在于如果周边的零售商拿不完剩下的菜,砸在手里的蔬菜就会吞噬掉蔬菜批发商的部分利润;零售商也是如此,毕竟居民楼旁的菜摊子不是他一家。

    本来应该足量供应的市场变成了人为短缺。所以,“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固然有层层加码的因素,但是更多的是配置失当造成的人为短缺所致。

    信息充分蔬菜才能赢

    山西原平香蕉商占据全国市场80%的批发和零售市场份额,掌握香蕉全国供需信息,能够以销定产,价格近年来基本稳定,蕉农、消费者、蕉商实现了“三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西葫芦 品种 茄果类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