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2005年以来,安徽省先后组织实施了农业产业化“121”强龙工程和“532”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全省农业产业化正加速由数量增长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由分散经营向集群发展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劳动、资本、技术、品牌融合型转变,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产业向产业体系转变,进入了加快发展、优化升级的新阶段,为“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龙头企业的数量、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2010年,安徽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5155家,比2005年增加3155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和10亿元的龙头企业分别达600家、46家,比2005年分别增加490家、40家;省级龙头企业685家,比2005年增加56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32家,比2005年增加12家。骨干龙头企业的引领、牵动作用显著加强。

    农村工业化水平发生质的提升。2010年,安徽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3687亿元,同比增长44.5%,是2005年的4倍,提前两年完成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目标任务。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0.54∶1提高到2010年的1.1∶1。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省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农业产业化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10年,安徽全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13.6亿元,,同同比比增增长长103103%%,,是是20052005年年的的55..77倍倍。。科科技技对对农农业业产产业化的贡献明显增强。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快速提升。2010年,安徽全省绿色食品和经农业部认定的有机食品分别达1260个、100个,同比增加163个、30个,比2005年增加897个、100个;农产品销售产值3358亿元,同比增长46.2%,是2005年的5.9倍,其中农产品出口交货值245.9亿元,同比增长33.5%,是2005年的58.5倍(2005年农产品出口交货值4.2亿元)。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与市场需求衔接紧密。

    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发展。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2010年,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认定首批8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全省年加工产值超5亿元的产业集群90个,聚集龙头企业950家,年加工产值1200亿元。产业化经营正由散状经营向集群园区聚集。

    农业产业化带动作用日益显现。2010年,安徽全省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6900万亩、带动农户790万户、户均增收1700元,同比分别增加400万亩、40万户、300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2400万亩、150万户、1200元;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合同、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紧密、半紧密利益联结的占85%,比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加35个百分点;龙头企业吸纳农民工达200万人,比上年增加50万人,比2005年增加150万人。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生产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民增收。。

    “十二五”期间,安徽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为核心内容,着力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671转型倍增计划”,着力“三大抓手”、实现“六大转型”,以产业化推进农村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安徽农业全面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

    “三大抓手”:一是着力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升级;二是着力加强农业产业化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发展;三是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技术创新,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六大转型”:一是技术升级转型,由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转型;二是产品结构转型,由产品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三是产业布局转型,由龙头企业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型;四是规模效益转型,由外延式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型;五是发展方式转型,由资源消耗型粗放式发展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集约式发展转型;六是营销业态转型,由传统营销方式向现代商业业态转型,实现农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到2015年,全省培育60个年产值超5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其中超百亿元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达到20个;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产品加工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民增收 产业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