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西部菜都”这样炼成


“西部菜都”这样炼成

  林进辉是谁?

  在潼南20万菜农心中,林进辉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创业传奇,带给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的震撼,不亚于比尔·盖茨之于IT业界。

  20年前,林进辉仅仅是一个“只想赚点盐巴钱”的普通菜农,现在却成为种菜面积达2000亩,年收入上千万元的农民种菜“大腕儿”。

  农民林进辉何德何能?

  他能一路扛下市场风雨,保持不败业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站上了巨人的肩膀——潼南“西部绿色菜都”这个广阔的平台。

  这个平台,用八个字来概括,足见其分量:东有寿光,西有潼南。

  众所周知,山东寿光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而作为重庆蔬菜核心基地之一的潼南县,近3年蔬菜种植面积猛增31万亩,年均增速50.1%;总产量猛增62万吨,年均增速56%,发展速度位列全国县域级首位。

  菜篮子:主城退,潼南进

  1981年,高中毕业的林进辉尝试着在地里种了七八分蔬菜,一年能收入两三千元,这已经能够让林进辉感到满足。因为农民种的菜只能卖到县城和一些重要场镇,市场非常有限,所以自古以来,农民做梦也没有想到还能靠它发大财。

  转机出现在1995年。

  由于九龙坡、璧山、巴南等近郊蔬菜基地无法满足重庆主城区秋淡和春淡市场。是年,一位副市长来潼南考察时,当即拍板,把潼南纳入全市第一期“菜篮子”工程。

  这主要因潼南在重庆的蔬菜种植条件得天独厚——涪江、琼江穿境而过,形成面积达20万亩的冲积坝,全县适宜蔬菜种植的耕地达70万亩。

  市里的决策首先带来专项资金的支持。于是,潼南农民的种菜方式与前辈们发生了明显变化:地里挖了水渠,修起了耕作道;肥团育苗、地膜覆盖这些技术慢慢为普

  通菜农所接受。除了传统蔬菜,品质更优的新品种也多了起来。

  在这场蔬菜种植的变革浪潮中,林进辉是不甘人后的。从1996年开始,他两面出击,一方面承包大量土地雇人种菜,一方面跑运输做蔬菜生意。至2006年,林进辉10年种菜、卖菜有了不菲的积累,很快成为双坝村的富翁。2007年,他怀揣100多万元资金,带领4名技术人员,来到本县太安镇罐坝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办法,租赁土地500多亩,种植韩国萝卜、日本钢葱等近50种优良蔬菜,收成及行情看好。下半年,他扩大规模,租赁土地增至1700余亩,并投入100多万元对土地进行整治,带领当地农民发展蔬菜产业。当年,实现蔬菜销售收入800多万元。2008年,他再次扩大种植规模,使种菜面积达到2000余亩,收入900多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林进辉的经历,也折射了潼南这个昔日国家级贫困县而今“西部菜都”的飞跃发展历程:经过近年来蔬菜产业的规模发展,潼南全县蔬菜复种面积已达75万亩,总产量150万吨,产值17亿元,蔬菜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域级第二位,重庆主城1/3的蔬菜都来自美丽的潼南。

  原生态:奠定“霸主”地位

  阳光照射在一条人工运河水面上,折射出美丽的波光。千里涪江和三十里人工运河像两条碧绿的腰带将桂林环绕,将沿河两岸绿色的露地蔬菜,葱茏的姬家山、八面山串成盆景般的风景线。作为大自然与人工的杰作,运河左岸是桃花、菜花争艳,香雾迷离的十里桃山,右岸是广袤的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潼南桂林。

  经历曾经的“大棚热”后,潼南露地蔬菜的原生态再度归来,且成为其蔬菜产业日趋成熟的主要发展途径。“潼南菜、原生态”,深受老百姓的追捧和热爱。其实,在不同的季节,蔬菜的营养价值是不一样的。反季节蔬菜主要是温室栽培的大棚蔬菜,虽然外观很新鲜诱人,体积也很大,但因为光照等原因,其营养价值却与露地里的时令蔬菜是不一样的。而且,大棚菜因为相对封闭,所含农药残留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林进辉们的发迹,跟这个西部绿色菜都

  的“价值观”有着绝对的、紧密的关联。从1999年桂林大中小坝基地成为全市首个无公害蔬菜基地至今,潼南已建成柏梓、新胜、上和、玉溪、太安等9个市级无公害蔬菜基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蔬菜基地 土地 定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