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农民的“文化粮仓” ——柳州市农家书屋见闻
□□
本报记者李丽芳
广西柳州市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时,将农家书屋作为丰富农民生活的“文化粮仓”倾力打造,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求富、求乐、求知、求美的精神需求。目前,全市已建成农家书屋780家,被列为广西唯一的农家书屋建设示范城市。到今年底,柳州市将实现农家书屋覆盖所有行政村的目标,比自治区在2013年实现全区行政村“村村有书屋”的计划提前两年。
无论是在柳州边远的山乡采访,还是踏入国道沿线的村庄,记者处处感受着书香醉农家的精彩。
书屋进驻村委会一举两得
走进柳北区沙塘镇杨柳村农村书屋,记者眼前一亮:窗明几净,桌椅摆放有序,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收藏有15大类3000册图书,包括农业科技、农产品加工、文化教育、法律法规、少儿读物、医疗保健、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内容。正捧着《养兔技术指导》看的一位妇女对记者说:“现在一有空闲我就会来这里借书看。以前遇到种养技术问题,只有靠自己在生产中摸索着解决,现在好了,因为有了农家书屋这个送上门的‘技术员’。”
3名杨柳小学的学生也在书屋里读书。其中一个12岁名叫周颖的小女孩正在阅读一本历史书籍。她告诉记者,她一有空就会来到这里看书,每个星期都有五六次。“很有趣”是杨柳来到这里读书的感受。
“在杨柳镇的农家书屋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村里孩子放学就到处乱跑,大人闲时打麻将。农家书屋建立起来之后,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管理员陈慧妍说,她是一名大学生,毕业之后就来到杨柳村做村官。记者翻了翻这家书屋的借阅登记表,除了借阅故事类的书籍之外,一些养生、科普类书籍村民也借阅得比较多。
柳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何丽萍介绍,柳州市将农家书屋工程列为民心工程、富民工程重点工作之一,坚持“服务农民、满足需求”的宗旨,完善从接收、登记、上架到借阅、保管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将书屋建在农民居住相对集中、人口数量较多、农民积极性较高的村,力争通过科学选址,把书屋建好,扩大人口的受益面。
鱼峰区五里亭办驾鹤村将书屋设在村委会大会议室。以前,村民到村委会办事遇到要等候时都会埋怨上几句,有书屋后,等候的村民可到书屋里看书、喝茶,村委会在提高服务的同时,也让农家书屋为更多村民所认识和熟悉。日子一久,特意上门看书的村民也多了起来。2010年,在广西全民读书活动中,驾鹤村农家书屋被评为“十佳农家书屋”。
如今,柳州市一个个农家书屋,已成为农民随心的聊天室、农村的大课堂、知识的“加油站”、致富的好帮手。农民们农闲时主动走进农家书屋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形成了求知、求富的浓厚氛围。
穷山村变身西红柿专业村
“你家地里的西红柿苗怎么长得比我们的都好,果也结得多,又红又大的?”融安县泗顶镇山贝村永福屯的村民满是疑惑,围住了一个叫覃善教的农村青年。
“我在村里的农家书屋借了两本书:一本是《西红柿优质高产新技术》,另一本是《番茄温室大棚栽培及病虫害防治150问》。回家以后,我认真钻研,按照书本上介绍的方法,结合实践经验来种植。”覃善教不无得意地说。
他还告诉乡亲们,要技术,就要走进农家书屋;要致富,就得靠科学技术来帮忙。
从此,山贝村的村民们有文化的就到农家书屋看书学习,没文化的就听覃善教传授。山贝村村民种植的西红柿也一年一个样,全村种植面积达1580多亩,山贝村也由融安县有名的穷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西红柿生产村。
柳南区南环办门头村的农家书屋成立1年来,已接待群众读者2000多人次,借阅书籍1000多本,村里每年还开展“我最喜欢的书”征稿、学习种养技能比赛等各类读书活动,并举行各类技能培训班,共培训人员800多人次。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广大村民的学习热情,涌现出一批种养能手,甲鱼养殖户曾祥发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带动下,如今村里甲鱼养殖户由原来的1户发展到20多户。现在村里的农家书屋已成为村民最喜欢去的地方。2010年,门头村农家书屋获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6-02/337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