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教育:城乡均衡看三河


教育:城乡均衡看三河

  □□ 本报记者刘远

  平整的塑胶跑道环绕着碧绿的人工草坪球场,数个标准篮球场坐落在崭新的教学楼旁,干净的甬道两边,学生们或嬉戏,或学习,一些在城里学校都还算“奢侈品”的设施,在三河农村的学校,却已成为“标配”。

  近日,记者跟随教育部“落实纲要看基层”采访团来到河北省三河市,对农村学校有了全新的认识。这里农村孩子的家长们,不会为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发愁,不会为孩子在破旧的校舍上课而担忧,因为这里的农村学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和城里的学校相同,甚至还要略好。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让农村孩子享受和城里同等的教育资源”。究竟是怎样的体制、机制,让这里城乡教育的发展如此均衡?记者带着疑问,进行了深入了解。

  统筹教育投入农村学校受益

  为确保农村教育事业率先优质发展,三河坚持“预算内资金全部兑现、预算外资金优先安排”的财政方针,每年将教育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打破城乡学校差别,实现经费标准的城乡统一。同时设立“教师工资专户”,由市财政直接划拨,确保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此外,农村中小学取暖、大宗物品采购、维修改造等预算外资金全部由市财政单独列支。“十一五”期间,三河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教师待遇等方面的教育总投入高达25.7亿元。

  以政府为主导,按照“发改部门立项、规划部门设计、建设部门招标、国土部门征地、财政部门核算拨款、教育部门工程监督”的程序,形成部门配合、协调联动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机制。几年来,新落成汇福实验学校、七小等4所学校,选址新建了职教中心、九中、东营小学等6所学校,对新集小学、西定府小学、高楼二小等26所农村中小学进行了整体改造或扩建。与此同时,按照“学校提出计划—教育局审核—政府统一采购”的方式,进一步统筹城乡学校图书、教学设备等配套设施建设。绝大多数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达到甚至超过了城区学校。

  统筹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共享

  名师资源实现城乡共享。为发挥优秀教师辐射带动作用,三河一方面推行城乡交流,要求城区优秀教师,必须到农村边远学校轮岗支教1年以上,既当老师又做兼职教研员,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要带好“徒弟”;另一方面,三河推行“名师走课制”,让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送课下乡”,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带到农村,促进农村教师快速成长。

  教育科研资源实现城乡共享。三河以开展“区域教研”为引领,实施“大教研组”战略,打破教育行政界限,建立起7个区域教研组,每组由城区一至两所优秀学校为龙头,辐射10余所农村学校,实现教研资源跨校、跨镇、跨学区共享。几年来,共完成国家级教研课题4项、省级12项,获国家级教研成果奖1个,省级科学成果奖4个。

  课堂改革经验实现城乡共享。以实施“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提出了全力打造“高效课堂”的课改新战略,形成了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市进行推广。

  小学、初中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案导学为手段,形成了“三型四环五步”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即保留“预习、展示、复习”三种课型,落实“轮流主备—集体研讨—课前备课—课后反思”四个环节的备课制度,确立“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检测反馈”五个步骤的课堂教学模式。普通高中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形成了“三步六段式”课堂教学模式。“三步”是指课堂的三个大环节,即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六段”是指课堂教学的程序,即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练习达标、拓展提高。“三步六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将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合作式”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效率大幅提高。

  牢固教育根基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为有效缓解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流动量大、优秀师资相对短缺等问题,三河下大力气改善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学条件,着力提高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一是农村教师享受边远津贴补助。2008年,为解决农村边远学校教师生活条件艰苦、待遇低下的状况,三河根据学校与城区的距离差别,给予教师每人每月200~8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享受津贴补助的学校已达49所,占三河学校总数的半数以上。二是农村教师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几年来,三河先后在四中、五中、六中、东营小学、西定府小学等10余所学校兴建了高标准的教师周转房,让立志扎根农村的教师免费居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检测 农村中小学 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落实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