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千头万绪,复杂艰巨;决策坚定有力,有条不紊。
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明确。
5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深入分析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后,果断作出“建立对口支援机制,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的重大决策。这是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一大创举。
10天后,胡锦涛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就对口援建作出具体安排: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19个省市以不低于1%的财力对口支援重灾县市3年。随后,《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正式颁布。
震后30天。6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对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作出具体安排。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总动员令。
这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对全国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以赴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意义重大。
一次又一次重要会议和重大决策,一项又一项重大举措,全程展现了大力度、全方位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坚定决心。
在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时间节点,胡锦涛总书记和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前往灾区,考察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26次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11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接连召开重要会议,研究解决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建立中央财政恢复重建基金、实施税收和信贷政策倾斜……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密集出台88项扶持政策,大力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全面做好和按时完成各项恢复重建任务,向灾区群众和全国人民交出一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答卷;
第一时间出台恢复重建指导意见,第一时间调整预算,第一时间进行立法……从政府到人大,目标一致,步调一致,灾后恢复重建始终沿着科学和法治的轨道稳步推进……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倾心相助,有关部门科学组织,灾区干部群众奋力拼搏,饱受特大灾害摧残的土地,迅速掀起重建家园的热潮——
灾后第一时间,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即成立灾后重建规划组,组织开展灾后重建前期工作,研究制定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恢复重建阶段,33个中央和国家部门及时组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协调小组——这些部门和四川、甘肃、陕西省委省政府一起,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着力加强指导、研究政策,不断解决重建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按照中央部署稳步向前推进。
一对一、一帮一。根据中央部署,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江苏等19个对口支援省市的援建队伍,带着资金、设备和浓浓的情谊,赶赴灾区、日夜奋战。内蒙古、海南、青海……一些没有对口援建任务的省份,纷纷自发参与到对灾区的援建之中。
用双手重建家园,用双手开创未来。千千万万灾区干部群众,迅速从废墟中顽强站立,动手建房,进山修路,以顽强的毅力和艰辛的汗水重建家园。“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在灾区广泛流传的标语,成为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精神的生动写照……
力量,在凝聚,在迸发;灾区,在变化,在重生——
一年后。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灾区人民大踏步走向新生活;
两年后。“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如期实现,跨越式发展态势日趋明显。
但是,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异常艰巨而繁重,大自然仍不时显现出暴虐的一面——
2010年8月12日晚开始,四川灾区暴雨如注,山洪暴发,特大泥石流灾害频频告急。青川:县城被淹,36个乡镇受灾;绵竹:600万立方米泥石流堆积,5000多人被困;汶川:山石垮塌,道路中断,人员滞留……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5-12/165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