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余江眼镜:农民致富的“光明产业”


    □□ 本报记者文洪英

    在位于江西鹰潭市余江眼镜工业园内的江西亨通眼镜制造有限公司成品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有的在紧张地装镜片、有的在仔细地擦眼镜、有的在聚精会神地检测。记者跟正在擦镜片的余江县璜溪镇七脑村村民童员娥聊了起来。童员娥说,她今年40岁,今年2月份来这里上班,以前大部分时间在家务农,偶尔也去外地打打工,管不了家,现在好了,就在家门口打工,每个月有1700元的收入,还可以看好家,管管孩子。

    在余江,像童员娥这样,因眼镜而在家门口挣钱的农民有4000多人。余江县委书记刘诚告诉记者,余江县从战略高度将眼镜产业作为“光明产业”、“富民产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注重走“工贸一体化”道路,以眼镜专业市场建设促进眼镜制造业发展,以眼镜制造业快速发展支撑眼镜市场繁荣。目前,县眼镜工业园区有5000人就业,80%是附近农民,全县从事相关产业的人将近上万,直接从事眼镜行业的人有5万人。

    眼镜产业是余江县历史最悠久、最具发展的基础产业。刘诚带领新一届县委班子审时度势,认真研究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趋势及各地经济发展的竞争态势,将眼镜产业作为促进余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农民致富的“光明产业”来抓。

    余江县中童镇地处丘陵地带,人多田少,但其经营眼镜的历史却有200多年。改革开放后,只有34万人口的余江县,有近5万人在国内外从事眼镜销售工作,而只有3万多人的中童镇,更是有1.2万余人常年在外销售眼镜,全镇形成了“村村有眼镜销售大户,户户有眼镜销售能人”的局面。余江人的足迹扩展到俄罗斯、巴西、美国等十几个国家,仅莫斯科就有300多名鹰潭人在经销眼镜。鹰潭眼镜人从摆地摊到开眼镜店,现已在全世界开设眼镜经销店2万多家,年销售收入达60多亿元。

    在去余江眼镜工业园区的路上,县委宣传部的洪辉告诉记者:“在中童镇瑶池祝家村,资产过千万的有200多人,资产过亿的有10多个人。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做眼镜相关生意,有的家庭几代人都做眼镜生意。”

    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眼镜产业,让眼镜产业成为一块金字招牌,是余江县乃至鹰潭市当政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余江眼镜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一直是销售“腿长”、生产“腿短”。2001年,该县专业生产眼镜的企业只有3家,从业人员不足400人。由于没有像样的生产厂家,整体经营活动只能是随波逐流,一旦遭遇大的风浪就容易翻船溺水。因此,余江上上下下都认识到,要尽快形成实力雄厚的眼镜生产基地和企业群体,打造出鹰潭眼镜的整体品牌和一个个单项产品品牌,以此推动眼镜市场由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阔步挺进。按照这一发展新思路,余江县加快了工业园区企业引进步伐。

    熊彪是土生土长的余江中童人,1992年跟随叔叔前往山东寿光从事传统门店的眼镜销售,但他后来却另辟蹊径,走了一条制造眼镜的道路。熊彪认为仅仅销售眼镜只是一条腿走路,没有过硬的技术和生产能力,就不会有做大的那一天。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眼镜产业园指挥长王俊说,眼镜工业园现有55家生产企业,主要是来自台湾、浙江和本地的老板。眼镜已从单一的销售发展成拥有材质、鼻托、成品镜、电镀、3D眼镜等全产业链的产业。

    余江眼镜要做强做大,就必须发展属于自己的品牌。在政府部门的帮扶下,当地眼镜业逐步走上了一条重质量、重品牌的现代经营之路。最近,质监部门对鹰潭市眼镜市场经营的产品进行的抽样结果显示,眼镜合格率达95%以上。

    24岁就开始从事眼镜行业的江西亨通眼镜制造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邹根生说:“我是中童镇官塘村人,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但今天我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公司,还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威姿尼、迪威龙、霸龙等都是我们余江人自己的品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丘陵 检测 生产基地 抽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