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阮蓓余向东
白墙黑瓦,朱漆翘檐;小桥流水,炊烟人家。暮春里的绵竹年画村淡浓相宜,映着金灿灿的油菜花,像极了四月江南。
做了14年村委会主任的徐守荣站在村口,微眯着眼打量熟悉却又陌生的村子,偶尔觉得恍惚:3年前的穷破村落,几时出落得这般动人?“发展至少提前了20年!”他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位客人感叹。
灾后重建,四川省农村建设首次有了规划指导,打破“夹皮沟”,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打破“军营式”,提高村落规划水平;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三打破三提高”的规划理念,赋予了四川灾后住房重建新的历史意义。
如今,在10万平方公里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上,遍布一栋栋、一排排崭新美丽的楼房。四川的灾后重建村落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动样本,灾区新村已成为最亮丽的风景线。
重塑川西坝子和谐乡村
2009年,苏州在对口援建绵竹过程中,联合绵竹市投入3600万元,在射箭台村打造了一个含接待中心、展示馆、年画湖和14套年画作坊等在内的年画产业基地。
4月17日,走进基地观光草莓园的大棚,村民王兴凤熟练地摘下几颗红艳欲滴的草莓,热情地招呼记者:“来来来,尝下我家的精品草莓。”
王兴凤家的草莓能卖到20元一斤。按照现有的种植规模,徐守荣算了一笔账:年画村共打造了10多亩草莓基地,每亩产量约3000斤,一年进账约60万元,“传统农业跟这完全无法比”。
草莓园外,紧邻的百亩果园桃花、梨花已经盛开,葡萄架也已经搭建好。远处的荷塘鱼池一到7月就会荷影摇曳,那时的年画村,就是一片令人心醉神迷的荷塘月色。
年画村里聚集了上百位专职画匠,每年创造上百万元销售额。年画艺术、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这三张王牌使全村人均年收入从震前的不足4000元增至8000余元,并有望使年画村今年获评4A级风景区。“那时人均年收入争取1.5万元。”徐守荣信心满满。
原生态,也是广元市剑阁县姚家乡天字村最想打好的一张牌。
出绵广高速金子山收费站,延着蜿蜒蛇行的山间公路行驶,天字村美丽的山景便闯入眼帘。这里已经看不到地震留下的痕迹:峻秀山峦已染薄绿,村里村外花影交错,金黄的油菜花、晶莹的梨花、粉嫩的桃花,簇拥着白墙黛瓦新农舍,一派醉人的田园风光。
地震后,全村238户中有71户房屋受损需要重建,经过地质勘测,乡村两级最终挑选了村里洞子口处地质结构较好的地方集中建房。7个月时间,一处占地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的“生态农家园”诞生了:32家农户自建清一色三层砖混小楼、修了化粪池,2200余平方米硬化街道、下水道管网连接家家户户。每20米就有一个整洁的垃圾桶,每天有人定时清理。村民冯侍金骄傲地说:“我们的居住条件好,空气是新鲜的,阳光是明亮的,吃的更是全生态的。”
“天字村地处剑阁、青川、江油三县交界地,背靠剑阁‘五指山’景点,也是剑门关旅游的西南入口,交通方便。”天字村村支书邢安宁介绍说,最关键的是,这里没有任何工业污染,“我们的猪不喂饲料,土鸡满山遍野放养,时蔬除了地里栽种,更多的是到山上挖野菜。”
围绕“天”字做文章,三年来全村发展了牛、猪、鸡等20个集中生态养殖项目,让不少原本打算外出打工的村民选择留在家乡劳动致富。
以前在沿海打工的村民宁永红,一口气喂了35头母猪和30多头肥猪。她掰着手指算了算,一头母猪每年下仔两次,按一次产10只猪仔计算,一年毛利将有20多万元。“即使除掉成本,也有10万元以上的净收入,比打工强多了。”现在她期待生态养殖能促进天字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到时候产、供、销一条龙,生态成为品牌,我们也不愁客源了。”
未来,天字村集中养殖的目标是60户,农家乐也将从目前的3家发展到10家。“政策归心福万家,春风化雨花千树”、“农家喜迎各方宾客,全民共享和谐盛世”……家家户户大门前挂着的门联,是村民们朴实而美好的愿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5-06/165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