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肝病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记中科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上)
□□ 本报记者 何兰生 通讯员 肖鑫
他是肝胆外科的一代宗师,先后创造了中国肝脏外科的无数个第一;他培养出260多名研究生,其中不乏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他先后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荣获了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年届90高龄仍然每年主刀完成200台左右重大肝脏外科手术。他就是中科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解读吴孟超的人生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他的拳拳报国心、殷殷爱民情和对科学的无尽追求。从医68年来,他始终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世界肝脏外科界,发出了中国的强劲声音,划下了仁者良医的完美音符。
“世界肝脏外科界不能没有中国的声音”
1958年,刚刚踏上肝脏外科之路的吴孟超受到当头一棒:一个外国医学代表团成员在参观医院时傲慢地说:“中国的肝脏外科,要想赶上世界水平,最少要二三十年时间!”
“世界肝脏外科界不能没有中国的声音!”吴孟超向医院党委写了一份向肝脏外科进军、成立肝脏外科攻关小组的报告。医院党委批准他和另两位军医张晓华、胡宏楷一起组成“三人攻关小组”,由吴孟超任组长,向肝脏外科这个未知战场发起进攻。
他们查阅了以往肝脏手术的记录,所有手术的失败无不因为对肝脏解剖关系不清,导致术中大出血。吴孟超知道,要想成功进行肝脏手术,必须弄清肝脏上各个部位的管道走向和分布规律。他从大量的资料中了解到,一个理想的肝脏标本是用四种不同颜色的液态塑料,分别注入肝脏的四种管道,等塑料在其中凝固后再用腐蚀剂把外面的肝脏组织腐蚀掉,才能形成一架肝内各种管道的主体构型。让他们为难的是,必须找到合适的灌注用塑料材料,这种材料既要能注入肝脏血管后定型,又不会被硝酸腐蚀掉。
1959年,容国团获得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广播里反复播出的消息让体育迷吴孟超兴奋不已。听着听着,吴孟超一拍脑门:“乒乓球不就是塑料做的吗?还没有用这种材料试过呢!”他立即上街买了几个乒乓球,剪碎后泡在丙酮溶液里,加上盖子让它溶化。
反复失败,反复试验,他们终于做成了第一个能够满足需要的肝脏腐蚀标本。
1960年初,吴孟超出席了第七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在会上,他代表“三人小组”报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这是我国肝脏解剖理论一个极为重要的发明。
如果说肝脏手术是外科手术的“禁区”,那中肝叶毫无争议是“禁区中的禁区”。因为中肝叶处于肝脏的“心脏”,被丰富的血管所包绕,而且手术切除后会产生两个创面,不利于伤口缝合和恢复,所以,中肝叶一直被外科医生视为“高压雷区”。当时,世界上还没人成功越过这个“禁区”,国内在这个方面更是一片空白。
1963年春节,吴孟超决定向“禁区”攀登。在春节鞭炮的硝烟味儿还没有散尽的时候,吴孟超已经一头扎进实验室,开始了中肝叶切除的动物试验。
吴孟超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两个多月,先后对30多条不同品种和类别的试验犬进行中肝叶切除术。一次失败,第二次接着来,两次失败,第三次再来……
初夏的一天,和风吹拂,阳光明媚。一位肝癌患者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她将要接受吴孟超为她进行的中肝叶切除术。病人不知道她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切除中肝叶的患者,但所有医生护士都知道中肝叶切除的难度和危险。当6个小时后、吴孟超缝合完最后一针时,麻醉医生用“一切正常”四个字宣示了手术成功。中国人仅用7年时间,就完成了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术!
“要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沿”
“要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沿!”吴孟超压抑多年的热望如火苗一样在心头升腾。
1979年9月,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美、苏、英、法等6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外科专家,代表着世界外科的最高水平。根据会议安排,在会上做肝脏外科报告的学者共有3人,吴孟超排在最后,前两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吴孟超报告开始前,大会主席突然宣布:由于时间关系,将预定发言时间由15分钟改为10分钟。怎么办?吴孟超镇定地向大会主席说明了情况,并恳请将发言时间改回15分钟。台下顿时一片议论,后来,大会主席还是将那5分钟“还给”了吴孟超。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4-26/205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