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重点的思考


    □□

    张宁

    “十一五”时期,党中央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坚持不懈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十二五”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将进入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完成整体转型的关键阶段,应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突出农民增收核心目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十二五”时期的“三农”工作应当着力抓好三大方面的重点:

    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举措,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统筹城乡发展是继30多年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破除农村发展体制性障碍、实现“三化同步”、破解“三农”难题的治本之策。“十二五”期间应着力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

    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要求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在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中落实好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应当明确提出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力争把它缩小到3∶1以内。并且,应在统筹城乡的发展规划、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等重点工作方面研究和落实具体举措,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和服务体制,建立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

    切实抓好县域经济发展这个重要平台县域经济是辐射和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县城是城镇化进程中吸纳农民的主要载体。就目前看,发展县域经济应首先在两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扩权强县试点,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二是培育县域特色经济。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重点,大力扶持、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任务这几年四川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探索。2007年,开始抓试点示范村建设。2009年起,启动省级新农村60个示范片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以片带面。总结近几年四川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应当突出四大重点:一是突出产业发展。二是突出村落民居建设。三是突出基础设施配套。四是跟进完善公共服务。

    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的主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十二五”时期,应当按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转变农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一方面,应引导农民群众强化市场观念,瞄准市场需求发展种养业生产,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另一方面,各级各有关部门应转变工作方法,指导和引导农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发展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重大决策都必须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推进重大工作不能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在工作上不宜以行政手段下达根本难以落实的种植面积、生产数量等指令性指标,应通过政策和典型示范引导农民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效益农业。

    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首先应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落实扶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粮食供需平衡。在此基础上,应突出发展优质生态特色农业,着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着力抓好优质果蔬、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优质产业带。

    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应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水平、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结合方面下功夫。重点培育支持一批带动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能在国内同行业排名靠前的龙头企业。注重培育一批骨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广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农户、专合组织与龙头企业的合作与链接。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打造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扩大“农超对接”和产品直销等减少中间环节的销售方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增收 农业发展 农民群众 农民收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