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兖州小麦:有旱情无旱灾


兖州小麦:有旱情无旱灾

  □□本报记者施维通讯员卢兆敏张宗磊

  山东省兖州市是我国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小麦生产连续7年实现了丰产丰收。今年,兖州遭遇了历史上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旱情,他们的小麦生产情况如何?日前,记者到兖州采访时,正赶上该市组织召开春季麦田管理动员会,农业局局长程广告诉记者:“今年兖州虽经历大旱,但却是有旱情无旱灾,小麦苗情长势是近几年最好的。”

  该市农业局农技站站长邱艾萍领着记者随机来到一块麦地,地里的麦苗郁郁葱葱。邱艾萍随意拨开一处麦苗:“现在小麦正处于起身拔节阶段,你看这麦苗,个体健壮,四叶、大叶非常多,这样亩穗数就有保证了。”邱艾萍告诉记者,前10年兖州亩均苗量88万株,而现在我们小麦每亩平均苗量105万株,可以说已经搭起了丰收的架子。如果后期管理跟得上,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今年高产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大旱之年苗情为何能这么好?程广认为,这首先得益于良好的农田水利设施。兖州地下水资源丰富,井、机、电配套设施基本齐全,目前全市共有农用机井1.3万眼,平均每40~50亩地就有一眼井,灌溉周期为5~7天。

  在1万多亩的贫水区有22个长条井、65条大口井,通过对境内泗河、洸府河等主要河流的拦蓄,保证长条井常年有水。因此,即使旱情严重的情况下,兖州的农田也基本不缺水。

  农技站项目主任宋祥刚告诉记者,其实历史上有旱情的时候,兖州的粮食收成都不错,主要是因为日照条件好,干物质积累多。但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基础设施和田间管理要跟得上。

  在新兖镇种粮大户刘其栋麦地边,一条长长的白色水管从机井延伸到田间,“这是今年浇的第一道水。”刘其栋说。去年9月份,刘其栋将新兖镇原来种毛白杨的1600亩土地承包了过来,全部种上了小麦,没想到遇上了多年一遇的旱灾。刚开始,他也很担心旱情的影响,随后,当地农业局派技术人员全程为其服务。测水分、查墒情,春节刚过,当地的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就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田管。

  宋祥刚说,眼下正处于田间水肥管理的关键时期,他们通过发放明白纸和定期田间辅导等形式提醒农民,在小麦起身拔节阶段,要科学运筹肥水,加强病虫害防治,另外采取综合措施防灾减灾,特别是要密切注视天气变化,注意“倒春寒”的发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连续 粮食 生产基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