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本报特约评论员尹成杰
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确保粮食有效供给,不仅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并提出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大任务。《纲要》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的具体目标,并明确了具体措施和要求。这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粮食生产和供给面临的形势、国内国际市场面临的挑战,经过反复论证提出的,是未来五年我国粮食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十一五”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七连增”,总产单产连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期间比“十五”期间增产粮食6200多亿斤,且连续4年产量超过10000亿斤,已经出现河南、黑龙江两个总产超千亿斤的大省,这些都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可以说,这些年我国粮食生产创造了粮食发展史上的奇迹。“十一五”以来,我国粮食库销比一直保持在40%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保持在380公斤以上,粮食价格保持总体平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并不说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可以高枕无忧。这是因为,既要看到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加快发展,又要看到农业耕地、淡水资源制约日益加剧;既要看到我国粮食总产不断增加,又要看到随着人口总量增长、城镇人口比重上升、收入水平提高和工业用途拓展,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总量平衡的脆弱性凸显,品种和区域结构失衡的矛盾加剧;既要看到我国农业抗灾救灾有力有效,又要看到我国农业总体上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特别是随着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重发,粮食生产受气候影响不断加大。除此之外,我国粮食生产和供给还面临国际化竞争的挑战,还面临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及早应对粮食安全潜在的风险和面临的挑战。为此,《纲要》对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详尽部署和安排,我们要深刻理解,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纲要》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关键问题是耕地、淡水等农业资源制约日益加大。粮食消费需求增加与耕地资源供给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农业已进入一个农产品消费增加、农业资源供给短缺的阶段。增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必须依靠科技,大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大力转变粮食发展方式,促进粮食生产从“扩大面积、增加总产”转变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上来。实现这一重大转变,关键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大幅提高农业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大力增强农业科技对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加快良种良法选育推广,提高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广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以点带面,促进区域平衡增产,大幅提高项目区粮食产量和商品率。
加快实施“千亿斤粮工程”。《纲要》提出,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2009年,国家开始实施《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从一些地方情况看,投入仍显不足,主产区普遍需要增加投入,加大实施力度。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4-06/158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