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选择


“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选择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分析研究小组

  “十一五”时期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贡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十二五”时期,要继续坚持“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坚持不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的关键举措。通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从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

  (一)目标任务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到“十二五”末期,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任务。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条件显著改善,机械化、水利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转移就业总量达4000万人;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15年人均达到8000元;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人居环境更加和谐;农村文化事业、教育水平、医疗服务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乡村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实现统一规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实现有序流动。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进展。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基本形成,农民工权益得到切实保护。户籍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县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二)基本思路“十二五”时期,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和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工作重点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从总体上看,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一是以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和提高耕地质量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时期,要把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和提高耕地质量,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二是以开发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为重点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十二五”时期,要围绕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农技推广和农民培训三个关键环节。三是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十二五”时期,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四是以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时期,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突出位置,发展节约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推进新农村建设 组织化 基础设施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